七年级地理下册《两极地区》备课稿 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地理下册《两极地区》备课稿 新人教版.doc

ID:56447973

大小:8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4

七年级地理下册《两极地区》备课稿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两极地区》备课稿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下册《两极地区》备课稿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地理下册《两极地区》备课稿新人教版一.备教材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了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人类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以及对极地的保护和和平利用。从整体来看,教材有一个突出特点:一是重点突出,教材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和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标题,使学生能准确地抓住两极的主要特征和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情况;二是教材中展示了大量的图片、短文,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总结归纳;三是学生活动和情感教育有始有终贯穿其中,通过大量的事实材料,让学生广泛展开讨论,得出结论,既是提高

2、了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它也体现了本套课程的编写特点。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在图上读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说出各自的海陆分布。2.能说出两极地区的特殊的表现以及两地自然环境形成特殊的原因;,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4.培养从地图、图片以及相关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指导学生阅读地图以及相关资料、解决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

3、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险的精神,并增强学生保护两极地区环境意识。四.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极地特殊的自然环境。2.极地科学考察的宝地。难点:运用极地地图辨别方向。五.备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1.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图示法、阅读分析法2.多媒体理论依据: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演员,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

4、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六.备学法指导1.让学生尝试自学。2.课前预习收集,课堂合作探究,课后巩固整理。3.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七.备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情境导入、新课教学、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结束语五部分视频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请大家看一组图片,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新课教学(承接)下面我们就来揭开极地地区的神秘面纱【课件展示】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

5、大洋。【提问】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结论】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课件展示】南北极气温比较图【提问】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结论】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提问】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

6、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提问】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结论】丰富的自然资源【课件展示】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进行思想教育)【提问】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结论】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课件展示】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角色扮演】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结论】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

7、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提问】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结论】保护与和平利用【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提问】你该怎样来利用和保护极地地区?结束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