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糊化的过程与机理.doc

淀粉糊化的过程与机理.doc

ID:56452430

大小:7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4

淀粉糊化的过程与机理.doc_第1页
淀粉糊化的过程与机理.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淀粉糊化的过程与机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淀粉糊化的过程与机理。答:糊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可逆吸水阶段:水分进入淀粉粒的非晶质部分,体积略有膨胀,此时冷却干燥,颗粒可以复原,双折射现象不变。2)不可逆吸水阶段:随温度升高,水分进入淀粉粒的微晶间隙,不可逆地大量吸水,双折射现象模糊以至消失,结晶“溶解“,淀粉粒膨胀达原始体积的50~100倍。3)淀粉粒最后解体阶段:淀粉分子全部进入溶液。糊化机理:淀粉粒是由众多的葡萄糖分子组成的“胶束”集合体,这些“胶束”集合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很强,水分很进入胶束中,故淀粉不溶于冷水。当温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由于温度增高,

2、胶束分子运动的功能超过了“胶束”分子间的引力时,胶束破裂,破裂的胶束分子便向各方面散乱展开,水分子大量的进入胶束中,扩展开来的胶束分子相互连接成一个网状的含水胶体,这便是糊化(α-化)。9.影响糊化的因素有哪些?答:1).水分含量:常压下,水分在30%以下,完全糊化是困难的,且水分少,糊化也不均匀。当水分含量达40%时,若采用封闭式加热方式,难以糊化,这是因为在此种加热方式下,外侧首先糊化,水分向外侧移动,使内部水分含量减少,使之不易糊化(糊化不均匀)。若采用敞开式加热方式,则糊化可以完成,因为此种加热方式下,糊化、干

3、燥同时进行,糊化不完全制成的皮膜妨碍了水的移动,内部容易糊化。2).温度:淀粉50℃时开始吸水膨胀,60℃时开始发生糊化3).亲水性高分子(如蛋白质):开始阶段,水分被亲水性高分子夺去,妨碍糊化进行,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亲水性高分子变性,水分子游离出来,促进淀粉糊化。4).脂质:面粉中本身所含的脂质能够进入淀粉的螺旋结构内部,形成复合体,有利于糊化。如果是外加的脂质,容易在淀粉粒表面形成油膜而妨碍糊化。5).磷脂:内部磷脂促进水麦淀粉糊化。6).PH值:a.PH<4容易糊化b.PH=5~7较稳定,对淀粉糊化影响不大c.P

4、H>7显著的促进糊化如加入二甲亚矾等碱性物质,有利于糊化的进行。7).搅拌:促进糊化进行。因为搅拌可助长淀粉粒的崩裂,浓度越大,搅拌起的作用越大。8).淀粉酶:耐热的α-淀粉酶能使淀粉分子量降低,促进糊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