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与身份建构——从户籍制度变迁透视对农民身份的建构

户籍制度与身份建构——从户籍制度变迁透视对农民身份的建构

ID:5655805

大小:4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1

户籍制度与身份建构——从户籍制度变迁透视对农民身份的建构_第1页
户籍制度与身份建构——从户籍制度变迁透视对农民身份的建构_第2页
户籍制度与身份建构——从户籍制度变迁透视对农民身份的建构_第3页
户籍制度与身份建构——从户籍制度变迁透视对农民身份的建构_第4页
户籍制度与身份建构——从户籍制度变迁透视对农民身份的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户籍制度与身份建构——从户籍制度变迁透视对农民身份的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户籍制度与身份建构——从户籍制度变迁透视对农民身份的建构摘要: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与计划经济逻辑和体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作为各国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在我国其形式与国外相似,但管理手段却很不相同,附加了许多行政的,经济的,福利的功能,人为地造成了城乡和区域间的差异和不公平,把城乡居民划分为两个身份不同的群体,赋予城乡居民不同的地位,权利,待遇和义务。本文旨在以我国作为这种象征资本的户籍制度的变迁为主线来阐释它功能上的变化并试图运用布迪厄的场域和习性的理论来深入地分析在这一过程和实践中对农民不平等身份的建构。关键词:户籍制度变迁场域习性身份一、

2、户籍制度和身份户籍制度是政府行政职能部门对所辖人户的出生,死亡,迁徙,婚姻等基本状况进行登记并进行相关管理的一项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它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户籍制度仅指以反映人口基本信息为核心的户籍登记,户籍统计,户籍档案,户籍证件等一系列法律制度,也是世界各国最根本的社会管理制度,在国外通常更多地称为“民事登记制度”。广义的户籍制度包括与户籍制度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社会管理制度,不仅仅提供人口统计的基本信息资料,而是包括与公民的身份,职业,迁徙等权利相关的一系列的社会管理制度。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广义的户籍制度。身份,亦作身分。依据《辞海》中的解释,主要是指人的出

3、生,职业,所处的社会地位或资格等。身份等级制曾是普遍存在的历史现象,但由于地理环境,传统文化,民族特点,国家形成等因素的影响,身份制在不同的国度以不同的面目呈现,如印度的种姓制度,日本的四民制度,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是典型的等级身份社会。我国也是一个等级名分制度十分悠久的国家。新中国的建立,消除了阶级剥削和压迫,在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在法律上人人平等,这是历史和文明进步的表现。然而,户籍制度作为一种象征资本,即被人们承认和接受了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资本,对不同的群体划分出明显的区隔,尤其使农民这一拥有较少资本的群体更加处与一种弱势的地位。二、户籍制度

4、变迁及理论分析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大体经历了形成(建国初-1958年)、发展(1958年-1978年)、初步改革(1978年至今)这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户籍制度不是为了束缚农民的,也不是针对农民流动的,而是为了便于当时的宏观管理。1950年8月,公安部制定了《关于特种人口管理的暂行办法(草案)》,加强了对特种人口的管理,主要是为了肃清反革命分子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1950年11月,第一次全国治安工作会议要求在城市开展户籍管理工作。在镇反运动中,公安部着手建立了渔民,船民的户籍管理。1951年7月16日,公安部实施了《城市户口管理暂

5、行条例》,是新中国全国城市统一户口管理制度开始形成的标志。1952年8月6日,政务院通过的《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应积极设法使之在生产上发挥作用,发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道路等,克服盲目流入城市;对老弱病残流浪儿童分情况收容教养和救济。这是在中央文件中首次使用“盲目流入”这个词语。“盲流”一词可能源于此,这一话语显现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情境中,反映出了当时我国的政治权力关系,为后来对农民身份建构埋下了伏笔。1953年4月17日,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劝阻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1954年3月20号内务部和劳动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继续劝止农民盲目

6、流入城市的指示》,要求各有关方面劝阻农民盲目流入城市,做好对已进城农民的还乡工作。这些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未从根本上制止农民涌入城市。这些法规已经开始针对农民的流动,并且用“盲目流入”的词语,暗含的意思是农民的不合理性的流动,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犹如施坚雅所认为那样:农村居民总是极力“沿着城市阶梯向上爬”,在他们的观念里,“外出是家庭、门第、村庄、市场社团、县甚至府的一种极端形式。特殊的地方培植了为‘输出’提供甚多机会的城市的特殊职业技术”。可见,农民拼命地涌向城市、向城市流动,并不像行政性宣传中所说的那种“盲流”,或非理性的盲目的流动,而是理性人的自然选择

7、同时也是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①1956年12月3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今年秋季以来,安徽,河南,河北,江苏等省灾区和非灾区的农民,复员军人和乡,社干部盲目外流的现象相当严重。流出的50年代初开始,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城市人口迅速增加,1953年全国城镇人口达到了7826万人,比1952年增加663万,比1949年增加2016万。农村非种粮人口和因灾害减产造成的缺粮人口,需要供应商品粮的有1亿人左右。加上粮食市场的混乱,就出现了1953年春全国性严峻的粮食购销形势。因此,1953年12月,全国城乡开

8、始实行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