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3.1《不等式》教案(新人教A必修5).doc

高中数学:3.1《不等式》教案(新人教A必修5).doc

ID:56567994

大小:35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6-28

高中数学:3.1《不等式》教案(新人教A必修5).doc_第1页
高中数学:3.1《不等式》教案(新人教A必修5).doc_第2页
高中数学:3.1《不等式》教案(新人教A必修5).doc_第3页
高中数学:3.1《不等式》教案(新人教A必修5).doc_第4页
高中数学:3.1《不等式》教案(新人教A必修5).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3.1《不等式》教案(新人教A必修5).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要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基本不等式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和a3+b3+c3≥3abc(a、b、c∈R+,当且仅当a=b=c时取“=”号)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它们证明一些不等式.(2)通过对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与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法进行推理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过证明不等式的哪一种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生:求差比较法,即师:由于不等式复杂多样,仅有比较法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些有关不等式的定理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如果a、b∈R,那么(a-b)2属于什么数集?为什么?生:当a≠b时,(a-b)

2、2>0,当a=b时,(a-b)2=0,所以(a-b)2≥0.即(a-b)2∈R+∪{0}.师:下面我们根据(a-b)2∈R+∪{0}这一性质,来推导一些重要的不等式,同时学习一些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二、推导公式1.奠基师:如果a、b∈R,那么有(a-b)2≥0.①把①左边展开,得a2-2ab+b2≥0,∴a2+b2≥2ab.②②式表明两个实数的平方和不小于它们的积的2倍.这就是课本中介绍的定理1,它是一个很重要的绝对不等式,对任何两实数a、b都成立.由于取“=”号这种特殊情况,在以后有广泛的应用,因此通常要指出“=”号成立的充要条件.②式中取等号的充要条件是什么呢?师:充要条件通

3、常用“当且仅当”来表达.“当”表示条件是充分的,“仅当”表示条件是必要的.所以②式可表述为: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以公式①为基础,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公式②,这种由已知推出未知(或要求证的不等式)的证明方法通常叫做综合法.以公式②为基础,用综合法可以推出更多的不等式.现在让我们共同来探索.2.探索师:公式②反映了两个实数平方和的性质,下面我们研究两个以上的实数的平方和,探索可能得到的结果.先考查三个实数.设a、b、c∈R,依次对其中的两个运用公式②,有a2+b2≥2ab;b2+c2≥2bc;c2+a2≥2ca.把以上三式叠加,得a

4、2+b2+c2≥ab+bc+ca③(当且仅当a=b=c时取“=”号).以此类推:如果ai∈R,i=1,2,…,n,那么有④(当且仅当a1=a2=…=an时取“=”号).④式是②式的一种推广式,②式就是④式中n=2时的特殊情况.③和④式不必当作公式去记,但从它们的推导过程中可以学到一种处理两项以上的和式问题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迭代与叠加.3.再探索师:考察两个以上实数的更高次幂的和,又能得到什么有趣的结果呢?先考查两个实数的立方和.由于a3+b3=(a+b)(a2-ab+b2),启示我们把②式变成a2-ab+b2≥ab,两边同乘以a+b,为了得到同向不等式,这里要求a、b∈R+,

5、得到a3+b3≥a2b+ab2.⑤考查三个正实数的立方和又具有什么性质呢?生:由③式的推导方法,再增加一个正实数c,对b、c,c、a迭代⑤式,得到b3+c3≥b2c+bc2,c3+a3≥c2a+ca2.三式叠加,并应用公式②,得2(a3+b3+c3)≥a(b2+c2)+b(c2+a2)+c(a2+b2)≥a·2bc+b·2ca+c·2ab=6abc.∴a3+b3+c3≥3abc⑥(当且仅当a=b=c时取“=”号).师:这是课本中的不等式定理2,即三个正实数的立方和不小于它们的积的3倍.同学们可能想到n个正实数的立方和会有什么结果,进一步还会想到4个正数的4次方的和会有什么结果,

6、直至n个正数的n次方的和会有什么结果.这些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外去研究.4.推论师:直接应用公式②和⑥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的不等式.⑦(当且仅当a=b时取“=”号).这就是课本中定理1的推论.⑧(当且仅当a=b=c时取“=”号).这就是课本中定理2的推论.当ai∈R+(i=1,2,…,n)时,有下面的推广公式(在中学不讲它的证明)⑨(当且仅当a1=a2=…=an时取“=”号).何平均数.⑨式表明:n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这是一个著名的平均数不等式定理.现在只要求同学掌握n=2、3时的两个公式,即⑦和⑧.三、小结(1)我们从公式①出发,运用综合法,得到许多不等式公式,

7、其中要求同学熟练掌握的是公式②、⑥、⑦、⑧.它们之间的关系可图示如下:(2)上述公式的证法不止综合法一种.比如公式②和⑥,在课本上是用比较法证明的.又如公式⑦也可以由①推出;用⑦还可以推出⑧;由⑦、⑧也可以推出②、⑥.但是不论哪种推导系统,其理论基础都是实数的平方是非负数.四个公式中,②、⑦是基础,最重要.它们还可以用几何法或三角法证明.几何法:构造直角三角形ABC,使∠C=90°,BC=a,AC=b(a、b∈R+),则a2+b2=c2表示以斜边c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而如上左图所示,显然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