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 浙教版.doc

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 浙教版.doc

ID:56604569

大小:4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9

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 浙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 浙教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 浙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2.1大气层课题第1节大气层(两课时) 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2、 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3、 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4、 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 学 过 程调控对策一、大气的重要性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补充】大气的成分: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物质组成。【讨论】如果没有

2、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大气作用: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二、大气的温度【读图】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特点: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3、 引入大气的作用           2用心爱心专心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思考】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三、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0-17千米)平流层(17-50千米)中间层(50-80千米)暖层(80-500千米)外层(500千米以上)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

4、,密度很小。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四、对流层的特点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2、在两极和赤道地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探究实验】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实验1. 烧杯中加高锰酸钾或直接用对流实验装置。2. 燃香的实验用实验室的现成器材,现象非常明显。结论: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下沉。【小结】想一想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它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所以,显著的对

5、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拓宽】冷空调应该怎样装?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室的上部?――形成对流,达到制冷效果。                       课内探究实验,两人一组 轶事记录 利用高锰酸钾来演示对流实验(用对流管),现象清晰明了。学生颇感兴趣,对于分析对流的成因非常易于接受。线香的实验也是在玻璃钟罩内进行,效果很好。课后反思通过实验来了解对流层的特点,学生易于接受。补充大气的作用

6、,使学生对大气与生活的关系更了解。对于飞机和卫星在大气中的分布学生很难理解。其实,包括老师也能以理解。2用心爱心专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