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寒假专题——光学(二)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doc

八年级物理寒假专题——光学(二)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doc

ID:56604833

大小:73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6-29

八年级物理寒假专题——光学(二)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doc_第1页
八年级物理寒假专题——光学(二)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doc_第2页
八年级物理寒假专题——光学(二)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doc_第3页
八年级物理寒假专题——光学(二)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doc_第4页
八年级物理寒假专题——光学(二)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寒假专题——光学(二)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二物理寒假专题——光学(二)上海科技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寒假专题——光学(二)二、考点点拨:专题1:光和物体的颜色专题2: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3:眼睛与视力矫正跨越障碍专题一:光和物体的颜色1.太阳光:用三棱镜可以将太阳光分散,由此可以看到发散后出现七种颜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所以太阳光是复色光。雨后出现的彩虹由七种颜色的光构成,恰好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由此可知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后出现自然光(太阳光)如果将不同的颜色混合那么就会得到不同于原来颜色的光。如果在七种颜色中选择三种独立的单色光。就可以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成日常生活中可能

2、出现的各种色调。这三种单色光称为三基色光。光学中的三基色为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为红、黄、蓝。) 2.光和物体的颜色在没有光线的暗室中,或在漆黑的夜里,谁也无法辨认出物体的颜色,只有在光的照射下,物体的颜色才能为人眼所见。所以,物体的颜色是光和眼睛相互作用产生的,是大脑对投射在视网膜上不同光线进行辨认的结果。我们日常所说物体的颜色,是指在日常环境里太阳光照射时物体所呈现的颜色。称之为物体的本色,在特殊环境里物体呈现的颜色,称之为衍生色。例如,在阳光照射下树叶呈绿色,这是其本色,而在红光照射下,这一“绿色”的树叶呈现黑色,改用紫外线照射时,它又呈火

3、红色,这后两种颜色是衍生色。一个物体的本色只有一个,而衍生色可有几个,故我们说物体的颜色时,若不作特殊说明即指物体的本色。专题二:凸透镜成像规律我们首先复习一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2)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2f(4)当u

4、像和物的位置,理解缩小的像时可以以人的眼睛为例,例如物体离我们远时,我们看到的物体很小)(2)当物体在2f点上时,此时形成的是等大的实像。像也在2f点上。(3)当物体在1f—2f焦距之间时,此时形成放大的实像,像在2f之外。(注意观察一下此时像和物的位置,再和物距u>2f时相比较)由上面1,2、3我们可以总结出物和像的位置关系,即物在2f之外时,像在1f—2f之间物在1f—2f之间时,像在2f之外物距u=2f时,像距v=2f所以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成实像时物和像的位置称为“互异性”成虚像时单独记忆就可以了。2.正立像和倒立像,实像和虚像的记忆(1)当u

5、=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2)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2f(4)当u

6、通过调节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底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使像变得清晰.  眼睛能看清物体的最远的地方叫做远点,最近的地方叫做近点。正常的眼睛,远点极远,近点大约是10厘米.眼睛观看25厘米距离处的物体时,用眼不容易感到疲劳,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我们平时看书写字,应当尽量保持在明视距离上。  患近视眼的人,远点和近点都比正常眼近,物体稍远一些,像就会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看不清楚是因为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太强,物体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矫正的方法是戴上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它的作用是让光线发散以后经眼睛会聚成像在视网膜上(图

7、2).   患远视眼的人,晶状体太薄,折射光的能力太弱,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物体必须放得远一些才能看得清楚.矫正的方法是戴上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它的作用是让光线会聚以后再经眼睛会聚成像在视网膜上(图3)。用心爱心专心四、本节小结学习了凸透镜知识的总结,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感觉到能力提升了,知识靠平时的积累,能力靠日积月累的提升,希望同学们在假期里认真做好配套的习题。另外,同学们在假期里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视力,不要长时间流连在电脑和电视机前。【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1、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度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

8、的夹角为()A、60°B、90°C、120°D、150°2、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远离平面镜时()A、像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