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

ID:5660668

大小:2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1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_第3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_第4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8·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99高考诗歌鉴赏题巧解及启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8·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99高考诗歌鉴赏题巧解及启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

2、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9.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统一的意境。下列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白日依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门径俯清溪,茅搪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迟日江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D.千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的唐诗部分,所选诗

3、歌短小浅显,明白如话,没有多大难度,大多考生都能读个大概,然而对待中关键词语及意境的理解,则因考生知识面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层面了:一般考生能读通诗句,稍有能力者能读懂作者心声;能力较高者除此之外还能读出诗中远近推移、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等。对不同层次的考生而言,同样的试题在他们眼中便成了拦路虎或一碟小菜’等不同的物什。就该题而言,一般考生如何能得满分呢?我们不妨运用解题技巧,根据命题的一般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地解答这两道试题。大家知道,人们在认识某个事物时,往往要遵循由表及里,由先及后,由上及下,由简及繁、由此及被的规律,命题者在命题时往往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因此,当我们局限在原

4、题上不能得出题意时,可根据这一命题原则沿波溯地寻求答案(要有两个以上围绕同一母题的子题为条)。如上。述第8题中,对该诗分析不当的项为。这题较有迷惑度。它难就难在对风灯一词的理解上。诗中的风灯即桅灯是行业术语,因过去桅灯外面要加上纸罩避风,故名。细想之下,由上江月去人只数尺可知,其时江上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也不会那样宁静,江月也不会那样清晰近人了。然而大多数考生不懂风灯这个行业术语,对命题者有意望生义的曲解:江风吹打桅灯也就无从察觉、无可奈何了。而除此外,这四项乍看上去均切合题意,都没有破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必急于作答,可静下心先看下一题。  在命完第8题的基础上,命题

5、却又顺势出了考查写法的第9题,细读第9题可知,上诗四句分别写了且、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于是题目的破绽便出现了。这里说第二句写了灯景,而上题中分析这句则说写了江风吹打桅灯,不是成了风景么?由于下是题于表述,显然无误,因此上题选项作为答案把握就大了,理由有三:即刚才分析的风灯的真实内涵;全诗四句写景,一、三、四句开头第一个词江月、沙头、船尾都是偏正式合成词,作为精通格律的杜甫,不可能把风灯当成述宾短语看待,因此只能是偏正关系,这样就与题意吻合了;全诗前三句写静景,第四句以动衬静,写出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A、B、D项分析一致。这种得出答案的方法即由下

6、及上法。第9题是根据诗中的写法,在其他四首诗中找与此相同的一项。命题思路是由此及彼,扩大了诗歌鉴赏的信息量。我们答题时不妨由彼及此地溯而答。先具体分析彼即四个选项中的诗歌创作手法,然后对照题意,选出符合要求即此的答案。题目中A项一、二句以骈偶句式写登楼所见,三四句以流水句式写登楼所感。B项一、二句用非骈偶句式写所见,三四句以流水句式写所闻。项一、二句以骈偶句式写江、花草之景,三、四句又以骈偶句式写燕子、鸳鸯之物。D项一、二句用非骈偶句式写所见,三、四两句以流水句式写渔翁独钓的画面。  从这四项分析可知,项写法一句一景且全用骈偶句式,与其他三项有所不同。这是彼。再看此,即

7、《漫成一首》的写法则是四句分别写了四种景物,而且一、二句三、四句分别构成对偶,各句之间似无关联,不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类有目的等关系,这种写作方法在绝句中是有名的一句一绝的格调,它起于晋代的《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一般情况下较难把握,但写得好,不仅能使写景生动,律对精切,还能形成一个统一完美的意境,使句与句前后照应、融为一幅完整的画面。因其难于把握,故写此调的人不多,唐代唯杜甫喜用此律。如大家熟悉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即依此调而成,对照题意,该题答案也是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