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中国的河流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doc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中国的河流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doc

ID:56619590

大小:1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30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中国的河流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中国的河流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中国的河流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中国的河流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的河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主要围绕我国河湖的基本概况、以及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我国河湖与地形、气候的关系而展开的。我国是河湖众多的国家,河湖不仅可以灌溉、航运和旅游,它还提供了水和水能资源。了解河流分布和河流的水文特征,对抵御各类自然灾害,实现人地和谐发展有重大的意义。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外流区与内流区的位置、界线;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古今的航运意义;主要湖泊的名称和分布。(2)能力目标: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以及辨析自然要素间互相影响的能力。(3)思想目标

2、:通过学习知道了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等知识,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我国的美丽山河。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学难点: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与地形、气候的关系。三、教法、学法1、教法(1)直观教学法:欣赏河流、湖泊的图片。(2)读图分析法:找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界线,并分析分布不同的原因。(3)动手实践法:让学生在空白图中画出所知道的河流。(4)讨论比较法:让学生阅读,分组讨论。列表进行比较。2、学法在学习过程中,以图为媒体,让学生读图、析图和熟图,提

3、高学生的兴趣和知识水平,获取地图技巧的能力。四、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导入我用任贤齐的《我是一只鱼》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开始,提出问题:鱼儿的生活离不开什么?鱼儿生活所需要的水来自哪里?——中国的河流和湖泊2、讲授新课(1)展示《中国水系图》地理学习的关键重在读图,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先写出自己所知道的河流名称,然后将所写的河流画在空白图上。感受河流的流向和注入地。从而总结归纳出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河流有哪些?认识什么是外流河,什么是内流河?以及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概念?还可拓展分析河流与地势的关系?(2)展示《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在学习

4、气候的时候学过,我找一生说出分界线山脉的名称。然后设疑: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南多外流河,它与气候有什么关系?这样为后面学习和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做好铺垫和预备知识。(3)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水文特征a:出示《我国主要河流的年流量变化比较图》,显示各大河水量大小的直观图示,帮助理解分析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以及在不同的地区外流河水文特征存在的差异。用表格的形式把秦岭——淮河以北和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从水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四个方面进行比较。b:出示塔里木河图片,提出相关的问题,分组讨论,总结内流河的水文特征。(4)京杭大运河a、播放京杭大运河的录像,

5、让学生通过录像学习京杭运河的知识,了解京杭大运河古今的地位。b、出示京杭大运河图,让学生填写从录像中获取的相关知识。(5)湖泊我国的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称为大地的明珠。由我们湖南省这颗璀璨的明珠洞庭湖引入,出示洞庭湖的图片,它塑了洞庭洞平原,也使湖南被称为“鱼米之乡”。同学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湖泊?学生自学我国的湖泊。并分析淡水湖和咸水湖的成因。(6)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七、教学预期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动眼、动耳、动笔、动脑,调动多种感官来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快乐学习、有效学习,使课堂真正成

6、为和谐的生命课堂。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仍有部分学生不能从相关图表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需加强训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