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第3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 .doc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第3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 .doc

ID:56620588

大小:1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30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第3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 .doc_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第3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 .doc_第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第3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 .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第3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学习目标】1.掌握黄河河流的概况。2.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开发治理。3.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学习重点、难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2.黄河的治理。【情境导入】【学生自学】任务一:阅读课本P55-P58“滔滔黄河”,结合图文中插图。完成相关知识点:1.黄河发源地,流经个省,注入海。黄河的支流主要有。2.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3.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中下游的分界是。4.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任务二:阅读课本P55-P59关于黄河开发与治理的相关图文,完成相关习题黄河各河段主要特点及治理:上游:流经我国

2、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地带,资源丰富。但一些河段在冬末春初容易发生现象,主要采取人工爆破解除冰塞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严重。河水含沙量增大,成为“黄”河。原因是:因为流经的地形是高原,疏松、多暴雨、植被覆盖率。治理黄河的根本在于做好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工作。黄河上、中游水能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工程。使得黄河的水能得打了全面的梯级开发。下游:形成“”。历史上多次发生水灾,使黄河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忧患”(完成P59活动题4)主要通过疏浚河道,加固堤坝等措施实现治理。此外下游也有部分河段在一定季节容易发生凌汛,近几十年,又出现了断流,从自然

3、和人为两方面探索一下断流原因。并讨论一下解决措施。任务三:黄河的问题,历来是指它的水患问题,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黄河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水患问题,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合作探究】活动一:黄河的概况1.小组内相互检查“学生自学”中的“任务一”,并熟记。2.小组合作完成P55活动1,2,3.活动二:黄河各河段主要特点及治理小组合作探究1.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多次给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它是中国的一大忧患,那么,黄河的忧患是指的哪些呢?2.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措施呢?3.合作完成课本P19活动题3,4。活动三:黄河近年来又出现了

4、哪些问题小组内相互检查“学生自学”中的“任务三”,并熟记。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土地沙漠化、水污染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乱占耕地、凌汛问题、土地盐碱化、断流现象。【演练展示】各小组针对讨论结果发言【质疑拓展】学生问老师:自学时、讨论时存留的问题。教师问学生:自学、讨论时学生的错误率和错误点;教师追问学生对核心问题的理解。【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和“海”分别指的是()A.唐古拉山和东海B.巴颜喀拉山和渤海C.喜马拉雅山和东海D.昆仑山和渤海2.以黄河干流作为上中下游界线的地区所在的两个省区是()A.宁夏和内

5、蒙古B.陕西和山西C.内蒙古和河南D.河北和山东3.有关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上游荒漠化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B.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段发生在下游的“地上河”C.由于黄河水的灌溉作用,使宁夏平原成为我国的“塞上江南”D.从流量上看是我国的第二大河4.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水能资源丰富B.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中游河段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C.两河流均发源于唐古拉山D.两河流均自西向东注入东海5.分析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容易发生黄河凌汛的一组是()A.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B.山东省、河北省C.青

6、海省、陕西省D.陕西省、山西省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流经十个省区,注入渤海B.黄河流经十个省区,注入黄海C.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注入渤海D.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注入黄海7.下列有关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B.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二、三级阶梯C.黄河冬季无结冰期D.黄河流经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8.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 )A.在上游峡谷建设水电站B.在中游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C.在下游植树种草D.培修、加固“水上长城”—黄河大堤(总结评价):项目小组自学得分小组展示得分小组堂清得分本人得分得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