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学案一 湘教版.doc

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学案一 湘教版.doc

ID:56621108

大小:63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30

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学案一 湘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学案一 湘教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学案一 湘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福建省厦门市莲美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学案一(无答案)湘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温度带的划分。2.学会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及其其他气候图表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3.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知道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4.通过学习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学会防范气象等自然灾害的方法,加强灾害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学习重点:

2、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2.我国五大温度带的划分。学习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学习方法: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把抽象的天气气候知识变成具体有用的知识,结合学校“星点”气象观测活动简单分析比较,归纳评价本地的气候特征。教学过程:课前语:(二十四节气材料:)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

3、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指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势,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白露

4、——气温开始下降,大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序,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一、课前准备:1.结合教材和地图册试着回答下列问题:①.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为什么:。②.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月份的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温度带中的带和带的分界线。③.我国

5、北方的冬季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b.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低c.纬度高,白昼短d.距冬季风源地近。A.abcB.bcdC.acdD.abd④.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因素2.收集本地有关天气气候的民间谚语;我国近年来重大气象灾害的相关资料。(另附)二、互动学习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读图获取信息:(引导-合作)1.读P29图2-15中国7月平均气温,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是多少?找出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区域,计算南北(东部)温差约为多少?。(我国7月最高气温出现在吐鲁番盆地,平均气温为32.7℃,人称“

6、火洲”,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9.6℃;最低气温在青藏高原的五道梁7月平均气温为5.4℃。)*动脑筋思考:2.为什么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提示:参考P30“活动”)你能用通俗的话解释吗?。*小结:我国夏季(七月)分布特点是:。*小组活动:3.读P28图2-14中国1月平均气温,找出0℃等温线,在东部大致经过(山脉)和(河流);找出我国1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算一算:我国1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为多少?。(我国1月气温最低的地方在黑龙江省的漠河,一月均温为-30.9℃,极端最低气温曾为-52.3℃。一月均温最高出现在海南岛,台湾南部,均温为22.9℃。)4.为什么我

7、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提示:P29“阅读”;注意观察东部地区等温线的特点。)。*小结:我国冬季(一月)分布特点是:。*阅读材料获取信息:5.阅读P30“阅读”我国的温度带,试着回答问题:①根据农作物的多少不同,在我国,从北到南习惯上划分为:带,带,带,带,带等。②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带和带,作物熟制分别为和主要作物有和。③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为带,作物熟制为,主要作物有。④青藏高原属于以为特征的区。本地(莲花镇)位于带,主要农作物有,作物熟制是。三、自我巩固:1.你能在空白图上大致画出我国五个温度带的划分界线吗?试着用不同颜色表示,着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