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机机内净化技术.doc

汽油机机内净化技术.doc

ID:56633057

大小:4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6-30

汽油机机内净化技术.doc_第1页
汽油机机内净化技术.doc_第2页
汽油机机内净化技术.doc_第3页
汽油机机内净化技术.doc_第4页
汽油机机内净化技术.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汽油机机内净化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汽油机机内净化技术秦海华  机内净化就是指从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出发,以改进汽油机燃烧过程为核心,达到减少和抑制污染物生成的各种技术。1、大力推广汽油喷射电控系统  汽油喷射电控系统就是利用各种传感器检测发动机的各种状态,经过微机判断和计算,来控制发动机在不同的工况下的喷油时刻、喷油量、点火提前角等,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都能获得合适空燃比的混合气,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从而达到降低汽油机污染物排放的目的。(1)典型汽油喷射电控系统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特点:①采用电控汽油喷射,用微机来控制每循环的喷油量和喷油时刻,可以按

2、各种工况的要求对燃油量进行校正,其废气排放指标比化油器汽油机好得多。②在电控多点喷射系统中,每缸采用单独喷油器供油。这样,可提高各缸空燃比的均匀性和喷油量的精确性。③燃油雾化特性是由喷油器的特性决定的,与汽油机的转速无关。因此,启动时仍能保持良好的雾化特性,起动性能良好,且起动时HC排放量少。④进气系统中没有化油器喉管的节流作用,减少了进气系统的阻力损失,充气效率高。典型汽油喷射电控系统①L-Jetronic系统;②Motronic系统(2)喷油控制喷油时刻的控制方式:同时喷射、分组喷射、顺序喷射喷油量的控制:喷油量的控制亦即

3、喷油持续时间的控制,其目的是使发动机燃烧混合气的空燃比符合各工况的需要。方式:起动喷油控制、运转喷油控制、断油控制(超速断油控制、减速断油控制)、反馈控制喷油控制对排放的影响..①氧传感器及三效催化转化器闭环控制汽油机的空燃比接近理论空燃比时,三效催化器的转化效率最高,这是通过氧传感器闭环控制来实现的。其净化机理是当催化转化器达到起燃温度后,有害气体通过三效催化器时,在贵重金属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无害气体。②冷起动及暖机阶段排放控制冷起动时,发动机不是工作组化学计量比附近,且催化剂处于低温状态,远未达到起燃温

4、度(250-300℃),这就使HC排放很高。(3)点火系统的控制①微机控制点火系的组成与控制策略组成:传感器、微电脑、点火器、点火线圈控制策略:起动时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怠速时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正常行驶时点火提前角的控制②点火系统对排放的影响a、火花品质决定点燃混合气的能力,火花越弱,失火的机会越大,HC排放增多b、推迟点火即减小点火提前角:一方面降低燃烧气体的最高燃烧温度和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另一方面缩短了着火燃烧产物的反应时间。NOX排放物降低,HC排放下降,但对汽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会产生不利影响。点火提前角对NOX的影响还

5、与混合气空燃比有关,当混合气空燃比略大于化学计量比时,NOX生成量最大。负荷一定时,CO排放物至于空燃比有关,点火提前角对其影响不大,但过分推迟点火时刻会使CO排放因没充分时间氧化而明显增加。(4)怠速转速控制怠速自动控制系统怠速转速控制的实是对怠速时充气量的控制。怠速排放控制怠速工况下HC、CO排放较高的根本原因在于燃烧组织不良,所以燃烧完全程度是影响HC、CO生成的直接因素。措施:①..提高怠速转速:怠速转速的提高不仅对改善怠速排放有利,还对从怠速平滑的向正常行驶工况过渡和缩短加速时的燃油滞后时间有利;②高能点火:一是增大

6、了初始火核半径,有助于提高燃烧速率和减小循环变动;而是降低了混合气较稀时的失火概率,使发动机可燃用较稀的混合气,从而减少HC的排放。③增大气门间隙,减小气门重叠角:气门重叠角越大进入气缸的废气量就越多,HC排放就越多;气门间隙越大,HC、CO排放浓度越低。(4)缸内直接喷射技术缸内直接喷射技术存在的问题:①中小负荷工况未燃HC的排放较多;②NOX排放较多;③微粒排放较多缸内直接喷射式汽油机的排放对策:二阶段燃烧。但二阶段燃烧会导致燃油消耗率增加。二冲程缸内直喷稀燃汽油机  2、低排放燃烧系统  低排放燃烧技术主要是依靠稀薄燃烧

7、技术和汽油直接喷射技术来完成的。分层燃烧技术是实现稀燃和汽油直接喷射的辅助措施。(1)稀薄燃烧系统稀薄燃烧对排放的影响:①对CO排放量的影响:采用稀薄燃烧后,在Фa>1的某一范围内,CO的含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②对HC排放量的影响:恰当的稀薄燃烧可以改善HC的排放。③对NOX排放量的影响:稀薄区域最高燃烧温度下降,有利于NOX排放量的降低。实现稀燃的具体措施:①应用可变涡流控制系统;②采用结构紧凑的燃烧室;③采用电控顺序喷射系统;④应用高精度空燃比控制系统;⑤应用分层燃烧技术;⑥采用废气再循环。(2)分层燃烧系统:复合涡流受

8、控燃烧系统、轴向分层稀燃系统、滚流(纵流)分层稀燃系统(3)高压缩比燃烧系统3、废气再循环技术..  废气再循环技术是在将发动机排出的一部分废气再送回到进气管,和新鲜的空气或新鲜混合气混合后再次进入气缸参加燃烧。(1)工作原理废气再循环技术是氮氧化合物排放的主要措施,它将汽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