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学案

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学案

ID:5663980

大小:90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1

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学案_第1页
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学案_第2页
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学案_第3页
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导学案【情景探究】例: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1~3题。1.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A.较暖、较湿B.较凉、较湿C.较凉、较干D.较暖、较干2.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A.干冷北风B.干热南风C.上升气流D.下沉气流3.该山可能位于()A.四川B.新疆C.安徽D.山西探究点一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产生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2、自然

2、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如下图)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例.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图,分析回答1~2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 (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整体性特征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2.下列有关叙述,属于

3、M环节的是(   ) A.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 C.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探究点二自然带的分析判定1、明确自然带的形成过程2、分析自然带与相对应的气候分布:4探究点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2.同一自然带随其所在山体所处纬度的增加,其分布高度不断降低.3.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4.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5.同一自

4、然带在山地向阳坡海拔高于背阴坡一般情况下山地向阳坡自然带数多于背阴坡自然带数.例1.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如图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1、2题。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A、逐渐升高B、保持不变C、逐渐降低D、变化无序例2:陆地环境的水热状况,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称为陆地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回答3一4题。3.根据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中可能有终年积雪的山脉是()4.有关下列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示意图的正确叙述为()A.四座山地都在南半

5、球B.甲乙在北半球,丙丁在南半球C.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丁丙乙D.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乙丙丁甲例3:下图所示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5~6题。5.图中位于北半球的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图中可反映我国长白()A.①B.②C.③D.④探究点五雪线及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1、纬度(温度)。一般地,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2、降水。雪线位置最高的地方,不在赤道附近,而在副热带高压带降水量比赤道附近少的地区。(乞山和珠峰比较)3、坡向。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乞、天、阿均如此);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珠峰最明

6、显,乞山、阿山、天山都有此特点)。两种条件矛盾时,一般是看主导因素降水(迎风坡)。4、季节。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图中无法说明)5、从地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例4: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1~3题。1.对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曲线的表示正确的是A.aB.bC.cD.d42.全球多年平均雪线高度()A.在低纬度地区最低B.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C.在副热带地区最高D.在中纬地

7、区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关于下列山地雪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珠穆朗玛峰北坡纬度比南坡高,对应的雪线高度北坡比南坡低B、天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雪线高度北低南高C、阿尔卑斯山南坡降水多于北坡,雪线南低北高D、安第斯山南端东西坡纬度相同,对应的雪线东低西高探究点六非地带性分布现象非地带性分布现象——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非地带性因素。1.南北半球高纬地带的自然带的分布差异(海陆分布引起的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2.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的差异、绿洲(地形起伏引起地形雨、获得太阳光热等的

8、差异)3.洋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寒流——降温减湿——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例5.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