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和差异性.doc

整体性和差异性.doc

ID:59194296

大小:5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10

整体性和差异性.doc_第1页
整体性和差异性.doc_第2页
整体性和差异性.doc_第3页
整体性和差异性.doc_第4页
整体性和差异性.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整体性和差异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复习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回顾旧知1.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举例3、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及分布4、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延伸、更替方向、形成基础、形成原因、分布明显的地区)5、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同4)6、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同4)7、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的关系8、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规律9、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0、影响山体同一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11、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主要因素12、非地带性(地方性)的成因及表现(表格《非》P71-72)典型例

2、题一、整体性原理的应用材料1:黄河入海流路按照淤积→延伸→抬高→摆动→改道的规律不断演变,使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海推进,历经150余年,逐渐淤积形成近代黄河三角洲。三角洲平均每年以2-3公里的速度向渤海推进,形成大片的新增陆地。材料2: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年径流量逐渐变小。20世纪70年代为313亿立方米,80年代为284亿立方米,90年代中期为187亿立方米。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黄河入海径流总量锐减了一多半。与此同时,黄河下游

3、多次断流。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⑴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原因。⑵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增长速度减慢,其原因可能有哪些?⑶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黄河断流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影响图中雪线高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坡度B降水C海陆位置D气温3.下列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数量最多的是()A.珠穆朗玛峰B.阿尔卑斯山   C.横断山D.乞力马扎罗山三、非地带性结合“西班牙和南非两国某自然带的分布图”,回答4~5题。4.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自然带为(  )A.温

4、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热带草原带5.图1中该自然带的分布最高纬度高于40°,而在图2中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及轮廓B.大气环流的差异C.地形分布D.洋流影响6.以下地理现象属于地带性现象的是()①尼罗河绿色走廊②一山有四季③南岭山区有色金属矿产丰富④我国江南地区的红壤⑤非洲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A①②B.④C.③⑤D.②④拓展练习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3题。1.和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寒流B.大气环

5、流C.山脉迎风坡D.暖流2.④地自然带的名称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温带草原带3.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地,山地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问题。4.若图中虚线表示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D.S坡是向阳

6、坡,N坡是迎风坡5.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气温T(T冬表示冬季气温,T夏表示夏季气温)应是A.T冬<18℃B.T夏<18℃C.T冬<10℃D.T夏<20℃下图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位置图,该农牧交错带是很多自然特征的过渡地带。读图回答问题。6、该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特征()A.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B.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C.从草原向荒漠过渡D.从地势的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7、导致其自然特征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   B.热量    C.植被   D.土壤地球表面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

7、环境。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8.①地所处自然带是()A.热带草原带B.热带荒漠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9.②处自然带中的树木大多没有年轮,其成因主要是()A.年降水量变化小B.气温年际变化小C.盛行风向变化小D.一年四季变化小10.图示①~⑥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A.①、②两地B.①、③两地C.③、④两地D.⑤、⑥两地图为“世界某区城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问题。11.图3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亚

8、热带湿润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12.导致图3中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    B.光照    C.热量    D.水分13.该山脉可能位于(  )A.亚洲大陆东岸        B.澳大利亚大陆西岸C.南美洲南部西岸      D.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图完成问题14.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则该山可能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