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5.1.1 水中生活的动物导学案(2) 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1 水中生活的动物导学案(2) 新人教版.doc

ID:56644966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01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1 水中生活的动物导学案(2)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1 水中生活的动物导学案(2)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1 水中生活的动物导学案(2)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1 水中生活的动物导学案(2)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1.1水中生活的动物导学策略【学习目标】1.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2.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3.全力以赴,激情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重点难点】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名称及主要特征【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本P8-9,黑笔勾画重点内容,疑点以红笔标出,老师检查反馈。2、全体同学独立、认真、规范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用红笔标注疑点。3、组长组织组员认真阅读课本并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并给与等级评价【导学提纲】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蜇,珊瑚虫……其它水生动物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有贝壳;如:河蚌,乌贼,章鱼

2、……甲壳动物:体表有质地较硬的甲;如:虾,蟹……水域环境的保护【自主学习】1、完成下表类群名称主要特征举例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2、你还知道在水生生活的动物有哪些,它们分别属于哪一个动物类群?3、地球上人类活动正在使许多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的排放,农田中和随雨水冲进水体等,使许多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合作探究】4、观看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等相关视频,小组长组织组员脱稿描述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当堂训练】5、下列动物中生活在海洋中的是()A、河蚌、蜗牛、乌贼B、珊瑚虫、海蜇、魟C、鲸、田螺、河蟹D、招潮蟹、沼虾、章鱼6、下列动物中,属于腔肠动物的是()A、鳖B、海豚C、珊

3、瑚虫D、虾7、“海蛰,乌贼,虾”这三种水生动物,虽然它们形态各异,但是却有共同之处(多选)()A、都有脊柱B、都能用鳍游泳C、都能适应水中生活D、都没有脊柱8、下列动物中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体外的是()A、中华鲟B、海蜇C、龟D、梭子蟹9、能破坏水域环境的物质是()A、二氧化碳,氮气B、生活和工业污染物C、二氧化碳,氧气D、氢气、二氧化碳10、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降雨量减少B、森林减少C、水生生物减少D、人类活动11、虾和蟹都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你知道它们属于哪类动物吗?()A.甲壳动物B.爬行动物C.鱼类D.昆虫12、鲸生活在海洋中,但它是用肺

4、呼吸,而且是胎生、哺乳的,所以它应该属于()A.鱼类B.两栖类C.鸟类D.哺乳类13、课本P10练习【课外拓展】1.中华鲟中华鲟系我国特产鱼类,体纺锤形,体表披五行硬鳞,尾长,口腹位,歪尾。这是一种海栖性的洄游鱼类,每年9—11月间,由海口溯长江而上进行繁殖。孵出的幼仔在江中生长一段时间后,再回到长江口育肥。每年秋季,当中华鲟溯江生殖洄游时,在各江段都可捕到较大数量的中华鲟,故有“长江鱼王”之称。成体的中华鲟体大而重,雄体一般重68—106公斤,雌的130—250公斤,据称,最高的记录竟达500公斤。中华鲟产卵量也很大,一条母鲟一次可产百万粒鱼籽,只是成活率不高,最后成鱼的

5、仍为少数。因为长江水流较急,在动荡的水浪中进行受精,自然受精不完全,这就淘汰了一批鱼卵。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或遇上食肉鱼类和其它敌害,或“惊涛拍岸”,又要损失一大批。即便孵成了小鱼,“大鱼吃小鱼”,还会有一定的损失。如此“三下五去二”,下的鱼籽虽多,能“成鱼长大”而传宗接代的却不多。实际上,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生殖适应的结果。凡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幼子损失大的种类,下子则多;反之,则少。这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那些下子少、损失又大的种类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淘汰了。中华鲟虽然个体庞大,但却摄食“斯文”,只以浮游生物、植物碎屑为主食,偶而吞食小鱼、小虾。据统计,长江上游每年可产中华鲟

6、2、3万公斤。但近年来捕捞过多,加之此鱼繁殖率低、成熟期长(10年左右),其种群数量已日趋减少。为使这种我国特产的“活化石”免遭灭顶之灾,有关部门已把中华鲟列为保护对象。但有些具体问题仍有待解决。譬如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后,切断了中华鲟由海口上溯金沙江生殖洄游的通道,以致那些大腹便便的母鲟,被阻于坝下而丧身。如何解决坝区的鱼道问题,已迫在眉睫。可喜的是,据悉,有关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和放流工作已试验成功。如若通过具体实践,使中华鲟能在淡水中定居并繁衍后代,那就更有现实意义了。22.四大家鱼四大家鱼指人工饲养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中国1000多年来在池塘养鱼中选定的混养高

7、产的鱼种。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物;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这4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