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废水的混凝试验研究

造纸废水的混凝试验研究

ID:5675095

大小:4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2

造纸废水的混凝试验研究_第1页
造纸废水的混凝试验研究_第2页
造纸废水的混凝试验研究_第3页
造纸废水的混凝试验研究_第4页
造纸废水的混凝试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造纸废水的混凝试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造纸废水的混凝试验研究1概述  造纸废水中由于含有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具有较高的色度和COD,水处理中多采用铝盐混凝剂通过混凝沉淀加以净化[1][2]。混凝反应包括混合和絮凝两个过程,影响这两方面的因素很多,包括混凝剂的种类、混合速度、水质特征等等。其中混凝剂的投加量、pH值影响着混凝反应进程和结果,也决定工程应用的基建与运行费用。本文就pH值和混凝剂投加量对造纸废水混凝反应的影响进行研究,试图揭示造纸废水混凝反应的机理。2废水来源  造纸废水由齐齐哈尔造纸厂的木浆黑液稀释而成。  PAC(聚合氯化铝)和PAM(聚丙烯酰胺)由哈尔滨市自

2、来水三厂提供。搅拌器选用DBJ-621型定时变速搅拌机。3试验方法  混凝方法参照文献[3]取1000ml水样装入烧杯中,定位在搅拌机上;把药剂装入试剂架的试管中,开动搅拌器在高速(120~200r/min)搅拌1min,加入PAC,再搅拌1min,若加入PAM在搅拌30s后加入,低速(20~40r/min)下搅拌20min,沉降15min后在清液的二分之一处取样。按GB/T9724-88标准方法分别测定COD,pH值。4 pH值对造纸废水混凝的影响  调节废水的pH值分别为4、6、7、9在每一个pH值下分别投加60、80、100、

3、120、140、160mg/LPAC进行混凝试验。得出在不同pH值下PAC不同投加量对造纸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见图1。重复以上的试验条件,同时加入1mg/L的PAM,测得COD的去除情况,结果见图2。    如图1所示,从总的趋势上看,随着pH值从低到高,COD的去除率逐渐下降,明显的特征是pH值为4时各种投加量下COD去除率都在40%~55%之间,说明此时投加量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pH值决定混凝结果。pH值为7时,明显的趋势是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COD去除率也在逐渐增加,此时投加量决定COD的去除率效果。pH值为6时在

4、投加量由100mg/L增加到120mg/L时,COD的去除率有一个明显的突跃,继续增加投加量时去除率又逐渐上升,在投加量为160mg/L时去除率达到最高,说明是pH值和投加量共同作用的结果。pH值为9时COD去除率低而且不稳定,说明pH值和投加量都不利于COD的去除。  图2是在图1的基础上投加PAM的试验结果。与图1相比曲线趋势上没有大的变化,随着投加量的增加COD去除率也随之增加,不同的是COD的去除率普遍有所增加,曲线也变得平滑,突跃也消失。pH值为4时的曲线除了去除率普遍增加外,其余变化不大,COD去除率介于50%~70%之

5、间。pH值在6、7、9范围时COD去除率明显的变化是,最低投加量与最高投加量COD去除率之间的差距缩小。分析可能是因为加入PAM后,在已形成凝聚核基础上,依靠PAM链状大分子的联带、卷扫作用使小的颗粒和絮体迅速增长,同时吸附、卷扫网捕其它胶体和较小的颗粒物质一起沉淀。所以初期只要投入凝聚剂可以使胶体脱稳,PAM就可以发挥大分子的强大作用,加速混凝反应速度及处理效率。5投加量对造纸废水混凝的影响  调节废水的pH值在4~9之间,在下分别投加60、80、120、160mg/L的PAC,测得COD去除率见图3。重复以上试验,在投加PAC的

6、同时投加1mg/L的PAM,测得COD的去除率,结果见图4。   图3中表示不同pH值下四种投加量与COD去除率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不同投加量下,COD去除率随着pH值的增加而降低,说明低pH条件下有利于COD的去除,pH值是决定木质素混凝的主要因素。在投加量160mg/L时,pH为5~6时COD去除率最大,说明在此pH条件下PAC的水解产物具有较强的混凝效果,当投加量达到规模时,COD去除率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图4中是在图3反应的基础上投加PAM的试验结果。图中可以发现在投加PAM后,COD去除率都有所增加,发现投加P

7、AM后pH值在5~6时COD去除率出现了一个高峰,分析可能是在此pH时PAC水解产物与木质素分子以及PAM之间具有较佳的结合方式。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考虑基建投资、运行费用和后续处理的要求,选择pH为6.0,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投加量为80mg/L时,COD去除率可以达到50%左右;投加量为120mg/L时,COD去除率可以达到70%以上,所以完全可以根据需要确定PAC的投加量。6铝盐混凝剂处理造纸废水的机理探讨6.1造纸废胶体水溶液的稳定性  根据分散相颗粒尺寸的大小,学者们将其分为粗分散系、胶体溶液和真溶液。根据胶体物质与周围介质之间

8、的结合关系,将胶体分散系分为憎液胶体和亲液胶体两类,憎液胶体称为溶胶,亲液胶体称为高分子溶液或高分子分散系。并且提出高分子体系是介于真溶液和胶体溶液之间特殊的第四类。原因主要是:(1)胶体与溶液的亲和力强,一般能自动溶解在水中,只是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