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废水的混凝试验研究

造纸废水的混凝试验研究

ID:9665308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造纸废水的混凝试验研究_第1页
造纸废水的混凝试验研究_第2页
造纸废水的混凝试验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造纸废水的混凝试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造纸废水的混凝试验研究摘要:本文选取在不同pH值条件下投加不同浓度的PAC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pH<4时pH影响混凝结果;47时二者都不起决定性作用。由此推出木质素的混凝机理:首先破坏分子外围的溶剂化外壳,使亲液胶体变成憎液胶体,通过双电层的电中和作用沉淀下来。.L.编辑。关键词:造纸废水木质素混凝投加量1概述  造纸废水中由于含有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具有较高的色度和COD,水处理中多采用铝盐混凝剂通过混凝沉淀加以净化[1][2]。混凝反应包括混合和絮凝两个过程,影响这两方面的因素很多,包括混凝剂的种类、混合速度、水质特征等等。其中混凝剂的投

2、加量、pH值影响着混凝反应进程和结果,也决定工程应用的基建与运行费用。本文就pH值和混凝剂投加量对造纸废水混凝反应的影响进行研究,试图揭示造纸废水混凝反应的机理。2废水来源  造纸废水由齐齐哈尔造纸厂的木浆黑液稀释而成。  PAC(聚合氯化铝)和PAM(聚丙烯酰胺)由哈尔滨市自来水三厂提供。搅拌器选用DBJ-621型定时变速搅拌机。3试验方法  混凝方法参照6铝盐混凝剂处理造纸废水的机理探讨6.1造纸废胶体水溶液的稳定性  根据分散相颗粒尺寸的大小,学者们将其分为粗分散系、胶体溶液和真溶液。根据胶体物质与周围介质之间的结合关系,将胶体分散系分为憎液

3、胶体和亲液胶体两类,憎液胶体称为溶胶,亲液胶体称为高分子溶液或高分子分散系。并且提出高分子体系是介于真溶液和胶体溶液之间特殊的第四类。原因主要是:(1)胶体与溶液的亲和力强,一般能自动溶解在水中,只是溶解速度比真溶液分子慢;(2)高分子溶液具有真溶液的特点溶解后聚合物与溶剂之间无明确界面,处于热力学稳定状态;(3)高分子溶液是均相体系,丁达尔效应弱;(4)粘度大;(5)高分子溶液的性质依赖于分子量,区别于溶胶的性质依赖于颗粒大小的特点;(6)高分子溶液的胶体颗粒与周围介质分子形成溶剂化外壳,区别于憎液胶体颗粒与溶剂之间形成的是双电层结构[4]。  

4、造纸废水中含有的胶体物质主要是木质素和纤维素,其中木质素分子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其分子量大小从几百到几百万道尔顿,具有复杂的网状结构,其中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相联,网状分子表面含有大量的负电荷离解性基团(羟基、羧基等)而具有一定的溶胀度和亲水性。碱性条件下,这类离解性基团易于离解,并向溶剂伸展,使网状高分子向三维空间发展,由于分子伸展引起的弹性收缩力,阻止了溶剂分子的进入,同时,原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溶剂化外壳,使分子的憎水部分保留在网状结构的内部,形成层次分明的木质素分子结构。由于溶剂化外壳的屏障作用,阻止了木质素分子之间以及与其他颗粒分子之

5、间的直接接触,而使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4]。  造纸废水中的纤维素分子主要是悬浮的短纤维,不溶于水,胶体颗粒与溶液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面,表面具有双电层结构,依靠颗粒的布朗运动达到动力学稳定,依靠颗粒表面所带电荷的斥力和范德华力而具有聚集稳定性。关于双电层结构的混凝机理已经很清楚,所以这里不在叙述。6.2铝盐在水中的水解  不同pH下铝盐在水中的水解状态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低pH时铝盐水解的主要形态为单体和小分子的水合化合物,如Al3+、Al(OH)2+、Al(OH)+2;中性范围时多为多核水解产物,如Al7(OH)4+17、Al13(OH)5+

6、34,并且以后者为主;高pH时为Al(OH)3溶胶或Al(OH)-4。表1不同pH值时铝盐的水解产物[5]pH<3.753.75<pH<5.55.5<pH<6.756.75<pH<7.757.75<pH水解产物Al3+、Al(OH)2+、Al(OH)+2Al7(OH)4+17、Al2(OH)4+2Al13(OH)5+34Al13(OH)5+34,出现多核聚集体或Al(OH)3溶胶Al(OH)3溶胶、Al(OH)-6.3混凝机理的探讨从含木质素的造纸废水的酸析来看,酸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投加酸后,水中产生了大量的H+,H+与木质素离解产生的负电离解性基

7、团相互中和,使颗粒的水化作用逐渐弱化,失去了溶剂化外壳,颗粒与分子之间出现明显的界面,通过布朗运动颗粒间相互碰撞接触形成絮体最后沉淀下来。  在上述实验中,pH<4时投加量不是决定COD去除率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pH值。由于酸性条件下木质素表面的水化作用开始减弱,分子上的负电荷离解性基团被H+离子中和,木质素分子表面开始裸露在水中。在pH值为4时,木质素分子表面的水化作用进一步减弱,加入部分凝聚剂后,木质素分子开始析出,此时pH值的作用远远大于加入混凝剂带来的影响,混凝剂的加入具有启动高分子物质脱稳或加速沉淀的作用。4<pH<6时是pH值和

8、铝盐投加量都起作用,高去除率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PAC在pH值为6附近时主要的水解产物是高分子的水解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