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道摩阻报告(菜子坪)新.doc

孔道摩阻报告(菜子坪)新.doc

ID:56758154

大小:15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7-07

孔道摩阻报告(菜子坪)新.doc_第1页
孔道摩阻报告(菜子坪)新.doc_第2页
孔道摩阻报告(菜子坪)新.doc_第3页
孔道摩阻报告(菜子坪)新.doc_第4页
孔道摩阻报告(菜子坪)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道摩阻报告(菜子坪)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铁十七局西成客运专线菜子坪特大桥32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孔道摩阻试验报告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2014年6月Word文档.目录一、工程概况1二、试验目的与容1三、试验依据1四、试验方案24.1孔道选择24.2试验布置24.3测试过程及容4五、试验结果4六、结论与建议7Word文档.一、工程概况菜子坪特大桥中心里程DgK100+895.79,全长1033.6m。桥位处设新场街车站,桥梁设计为车站四线+大机线两道。Ⅰ、3线孔跨形式为4-32m单变双连续箱梁+2-24m+19-32m+1-24m+2-32m双线简支箱梁+4-32m单变双连续箱

2、梁;Ⅱ、4线孔跨形式为4-32m单变双连续箱梁+2-24m+18-32m双线简支箱梁+1-32m+1-24m三线简支箱梁+6-32m单变三连续箱梁;大机线孔跨形式为3-32m单线连续箱梁+7-32m双线简支箱梁+2-32m连续梁+1-32m双线梁+2-32m单线梁。上部结构均为现浇简支梁和现浇连续梁,其中32m简支双线梁47孔,24m简支双线梁5孔,32m和24m简支三线梁各1孔,32m单线梁5孔,4-32m单变双连续梁3联,2-32m双线连续梁1联,6-32m单变三连续梁1联。现浇梁总工期250天。二、试验目的与容为验证孔道摩阻设计数据,积累施工资料

3、,正确控制施工过程的拉力,确保梁体施工质量,进行现场孔道摩阻试验。主要测试孔道摩阻系数μ及偏差系数k,并与相关设计值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三、试验依据1.《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TB10002.3-2005)2.《铁路桥涵施工规》——(TB10203-2002)Word文档.3.《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TB10002.1-2005)4.《无碴轨道后法施工预应力砼简支箱梁》相关设计文件四、试验方案4.1孔道选择孔道摩阻力导致预应力损失值由下式求得式中——拉控制应力(MPa);——弯曲孔道端部切线夹角(rad);——直线段孔道长

4、度(m);——孔道摩阻系数和孔道偏差系数。结合实际施工进展情况,对Ⅱ、4线15#-16#墩2号梁选取N2、N4、N6、N8、孔道进行测试,根据现场采集的数据和施工图纸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求得值和值。4.2试验布置Word文档.图4.1孔道摩阻试验布置Word文档.4.3测试过程及容试验时采用的拉设备与实际工作施工时相同,压力传感器为4000KN穿心式压力传感器,钢束伸长量通过钢直尺测量拉端油缸长度并减去两端夹片、被动端油缸回缩量来获得。试验分级加载,每个孔道试验两次。测读容包括:两端传感器读数、两端油压表读数、两端油缸外露量、两端夹片外露量。五、试验结果

5、图5.1~图5.8给出了Ⅱ、4线15#-16#墩2号梁各试验孔道主动端拉力控制值与被动端之间的关系。Ⅱ、4线15#-16#墩2号梁的直线段孔道长度、弯曲孔道端部切线夹角、/实测回归值分别见表5.1。图5.1N2孔道第一次拉主动端控制值与被动端关系Word文档.图5.2N2孔道第二次拉主动端控制值与被动端关系图5.3N4孔道第一次拉主动端控制值与被动端关系图5.4N4孔道第二次拉主动端控制值与被动端关系Word文档.图5.5N6孔道第一次拉主动端控制值与被动端关系图5.6N6孔道第二次拉主动端控制值与被动端关系图5.7N8孔道第一次拉主动端控制值与被动端

6、关系Word文档.图5.8N8孔道第二次拉主动端控制值与被动端关系表5.1Ⅱ、4线15#-16#墩2号梁孔道摩阻试验结果孔道编号孔道长度(m)弯曲孔道端部夹角(rad)/回归值第一次第二次N231.6410.17270.83150.8133N431.6620.17440.83500.8236N631.6800.17440.84230.8235N831.6980.17440.80570.7815依据两次拉结果,经过线性回归计算整理得到Ⅱ、4线15#-16#墩2号梁摩阻系数为:μ=0.22879,k=0.00269。六、结论根据实测结果,中铁十七局西成客运

7、专线菜子坪特大桥32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Ⅱ、4线15#-16#墩2号梁的管道摩阻系数为:μ=0.22879,k=0.00269。这与所给设计值(μ=0.23,k=0.0025)基本吻合。Word文档.试验人员:树良、海浪;数据分析:袁澎涛;报告编制:袁澎涛;报告审核:宇胜。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2014年6月Word文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