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 问答题.doc

生物化学 问答题.doc

ID:56763316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7-08

生物化学 问答题.doc_第1页
生物化学 问答题.doc_第2页
生物化学 问答题.doc_第3页
生物化学 问答题.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 问答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请阐述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的结构特征。(重要)α-螺旋(1)多肽链主链围绕中心轴有规律的螺旋式上升,形成右手螺旋;(2)氨基酸侧链伸向螺旋外侧;(3)每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周,螺距为0.54nm;(4)靠氢键维持稳定,氢键的方向和螺旋轴平行。β-折叠(1)主链骨架伸展成锯齿状;(2)氨基酸侧链依次伸向折叠的上下两端;(3)由若干条肽段或肽链平行或反平行排列组成片状结构;(4)相邻两条β-折叠靠氢键维持稳定,氢键的方向和肽链方向垂直。2、试述DNA与RNA的异同点(重要)(1)从分子组成上看:DNA分子的戊糖为脱

2、氧核糖,碱基为A、T、G、C;RNA分子的戊糖为核糖,碱基为A、U、G、C。(2)从结构上看:DNA一级结构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二级结构是双螺旋;RNA一级结构是由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二级结构以单链为主,也有少量局部双螺旋结构。(3)从功能方面看:DNA为遗传物质基础,含有大量的遗传信息;RNA的功能多样化,mRNA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直接模板;tRNA的功能是转运氨基酸;rRNA主要构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snmRNAs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4)从存在部位看: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存在于线粒体;RNA存

3、在于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中。3、简述B-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重要)(1)DNA是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在双链结构中,亲水的脱氧核糖基和磷酸骨架位于双链外侧,碱基位于内侧,碱基之间互补配对,以氢键结合,其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形成两个氢键,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形成三个氢键。由于核苷酸连接过程中严格的方向性和碱基结构对氢键形成的限制,两条多聚核苷酸链的走向呈反向平行。(2)DNA双链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直径为2nm,每旋转一周包含10.5对碱基,螺距为3.54nm。(3)碱基间的氢键维系横向稳定性,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

4、维持纵向稳定性,碱基堆积力对于双螺旋的稳定性更为重要。(4)DNA双螺旋分子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4、请描述tRNA的结构特点。(重要)tRNA的结构特点:(1)分子量较小(一般含70~90个核苷酸);(2)含有较多稀有碱基(占10~20%);(3)二级结构为三叶草结构;(4)三级结构呈倒L型。5、酶的可逆性抑制作用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1)竞争性抑制作用:指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两者竞争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增加底物浓度可以消除或减弱这种抑制作用,其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为km增大,Vmax不变。(2)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结

5、合的不是酶的活性中心部位,所以底物与抑制剂互不影响与酶的结合,此种抑制不能靠增加底物浓度来消除或减弱。其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为km不变,Vmax减小。(3)反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只于酶和底物的复合物结合,其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为km减小,Vmax减小。6、试用酶的竞争性抑制原理说明磺胺类药物是如何抑制细菌生长的。(重要)对磺胺类药物敏感的细菌在生长繁殖时,不能直接利用环境中的叶酸,而是在菌体内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作用下,以对氨基苯甲酸等为底物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是核苷酸合成过程中的辅酶之一四氢叶酸的前体。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

6、,是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二氢叶酸的合成,细菌则因核苷酸与核酸的合成受阻而影响其繁殖。7、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三羧循环各有何生理意义?(重要)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1)提供NADPH+H+携带的氢不能通过电子传递链氧化产生ATP,但参与体内许多代谢反应。(2)磷酸核糖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3)三碳,四碳,五碳,六碳,七碳通过此途径转换。糖酵解生理意义:(1)在氧气不足时迅速提供能量,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净产生2分子ATP。(2)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糖酵解是供能的唯一方式。另外神经、白细胞、视网膜、睾丸、骨

7、髓等,即使不缺氧也常由糖酵解提供部分能量。(3)酵解途径和糖有氧氧化前段过程相同。糖异生生理意义:(1)在空腹或饥饿情况下维持血糖浓度恒定。(2)通过糖异生补充或恢复肝糖原贮备。(3)乳酸的再利用,在某些情况下大量产生乳酸时可异生成糖。(4)糖异生促进肾脏排H+,缓解酸中毒的作用。三羧循环生理意义:(1)是糖,脂肪,蛋白质最终代谢通路。(2)是糖,脂肪,蛋白质代谢联系的枢纽。(3)为氧化磷酸化提供还原当量。8、血糖有哪些来源与去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是如何调节血糖的?(重要)血糖有哪些来源与去路?来源:食物糖经消化吸收;肝糖

8、原分解;非糖物质异生成糖。去路:通过有氧氧化转变成H2O和CO2;合成肝或肌糖原;通过酵解生成乳酸;通过磷酸戊糖途径转变成其他糖;转变成脂肪、氨基酸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是如何调节血糖的?胰岛素能促进肌肉、脂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