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ppt

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ppt

ID:56815185

大小:1.20 MB

页数:71页

时间:2020-06-28

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ppt_第1页
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ppt_第2页
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ppt_第3页
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ppt_第4页
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第一节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评价一、基本概念(一)安全某种化学物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对机体不产生任何损害(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以及致癌、致畸等远期或潜在危害)。(二)安全性一个相对的概念,指化学物在一定的暴露下无危险或危险度很低,其危险度可被社会所接受。(三)实际安全剂量与可接受的危险度相对应的暴露剂量称为实际安全剂量(VSD)。例如,在终生致癌试验中,引起肿瘤发生率接近或相当于可接受的危险度的化学物剂量即可作为这种化学物致癌作用的实际安全剂量。(四)安全性评价指通过规定的毒理学试验程序和方法以及对人群效应的观察,评价某种化学物的毒

2、性及其潜在危害,进而提出在通常的暴露条件下该物质对人体健康是否安全以及其安全接触限量。目的是确保该化学物在生产和使用中产生最大效益,同时使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降至最低。二、安全性评价的内容(一)准备工作了解受试化学物该物质的基本特性和相关数据。了解该化学物可能的用途、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人体暴露的途径以及可能的摄入量等。(一)准备工作评价的受试物应采用工业品或市售商品,而不是纯化学品。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受试物必须是规格、纯度完全一致的产品。当需要确定该化学品的毒性来源于化学物质还是其所含杂质时,通常采用纯品和应用品分别试验,并将其结果进行比较。(二)安全性评价的程序

3、1、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对化学物的毒性进行初步的估计并确定其急性毒作用特征为急性毒性定级、进一步试验的剂量设计和毒性判定指标的选择提供依据。2、第二阶段(致突变试验)对受试物的潜在遗传危害性进行评价并预测其致癌性。3、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致畸试验、生殖试验和代谢试验)亚慢性:了解较长期反复染毒受试化学物后对动物的毒作用性质和靶器官,评估对人体健康可能引起的潜在危害,估计最大无作用剂量,并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性试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一般要求进行90天亚慢性毒性试验。3、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致畸试验、生殖试验和代谢试验)致畸试验:确定受试物的胚胎毒作用以及对胎仔的致畸

4、作用。生殖试验:进行两代,以判断受试物对生殖过程的影响。代谢试验:了解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特点,有无蓄积性以及毒作用的可能靶器官和组织。4、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这两项试验常结合进行。慢性:确定化学物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并综合上述试验的结果对受试物的安全性做出评价,进而确定对人体安全的摄入量水平。致癌:确定受试物对试验动物的致癌性。(三)安全性评价试验的选用原则根据受试物质的种类来选择进行相应的毒理学试验。《工业化学品毒性鉴定规范》(四)应注意的问题种属的差异造成的易感性的差异。在无确切资料时,把人看作最敏感的种属。在安全性评价时往往需要将动物实验的结果由高剂

5、量向低剂量外推,存在不确定性。如采用不同数学模式推导出的同一化学物低剂量暴露下的预期肿瘤发生率竟相差7×104倍。(四)应注意的问题应尽可能地收集受试化学物对人体毒作用的资料。包括志愿者的试验结果、中毒事故的调查记录、职业暴露人群的健康体检记录以及人群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等。人体资料对于评价化学物对人体的危害是最直接和可靠的依据。(四)应注意的问题应尽可能地收集受试化学物对人体毒作用的资料。包括志愿者的试验结果、中毒事故的调查记录、职业暴露人群的健康体检记录以及人群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等。人体资料对于评价化学物对人体的危害是最直接和可靠的依据。第二节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一、目的及意义1

6、、危险度评价(Riskassessment)的目的及意义预计可能产生的健康效应类型及其特征;估计这些健康效应发生的概率;提出环境中有毒物的可接受浓度建议;提出针对性预防保健重点。2、危险度管理(riskmangement)以危险度评价结果为根据,结合:费用—效益分析政策分析社会经济政治因素决定可接受危险度和适当的管理措施。排放标准,环境卫生标准、规章条例的制定。危害鉴定剂量-反应评定;暴露评价危险度特征分析二、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步骤(一)危害性鉴定1、定义属于定性的危险度评价,它要回答是否有证据表明受评化学物质会对暴露人群的健康产生危害的问题。(一)危害性鉴定2、任务确定化学物

7、质对暴露人群能否产生不良健康影响;暴露与不良健康效应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分类产生的不良健康效应,并估计其危害强度;确定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3、危害性鉴定的主要科学依据(1)流行病学资料优点:直接反映出人群暴露后所产生的有害影响特征;不需要进行种属的外推,不确定因素较少;是危害性鉴定中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局限性:环境中往往有若干有害因素同时存在以致混杂因素较多;现有资料多来自职业流行病学研究,很难用于预测一般人群的影响对发病率很低的疾病,需调查大样本的人群很难找到理想的反映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