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版2010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轮复习知识梳理.doc

填空版2010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轮复习知识梳理.doc

ID:56912758

大小:1.27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7-23

填空版2010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轮复习知识梳理.doc_第1页
填空版2010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轮复习知识梳理.doc_第2页
填空版2010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轮复习知识梳理.doc_第3页
填空版2010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轮复习知识梳理.doc_第4页
填空版2010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轮复习知识梳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填空版2010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轮复习知识梳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第一节减数分裂一、细胞的减数分裂及配子的形成过程(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细胞时进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次,而细胞连续分裂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原始生殖)细胞的。(二)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动物细胞为例)1、精子的形成过程:场所(哺乳动物称)l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包括和的合成)。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形成。四分体中的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上()。后期:同源染色体

2、(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末期: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结果: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l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减Ⅰ的末期)中期:每条染色体的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上。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末期: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结果:每个子细胞的DNA数目减半。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场所(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卵细胞部位动物:(哺乳动物称)植物:动物:植物:原始生殖细胞动物:植物:动

3、物:植物:细胞质分裂情况两次分裂都减Ⅰ的初级卵母细胞和减Ⅱ的次级卵母细胞皆分裂。只有减Ⅱ过程中第一极体是分裂,分裂结果1精原细胞→精细胞(生殖细胞)1卵原细胞→卵细胞(生殖细胞)+极体(消失)是否变形相同点①染色体的和变化规律相同。②产生的子细胞数目都是个,且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特别提示】1、判断同源染色体条件:①形态、大小;②一条来自,一条来自;③联会。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因此,它们属于,通过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形成。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原因是。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四)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

4、A的变化规律(五)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种卵细胞。(六)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四分体中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七)细胞分裂图像辨析: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Ⅱ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注意:若细胞质为分裂,则为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初级

5、卵母细胞)姐妹分家—减Ⅱ后期(次级卵母细胞)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答案:答案:【特别提示】①该鉴别方法近适用于二倍体。②染色组为偶数的多倍体进行减数分裂,其减Ⅱ细胞中也有同源染色体,可根据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推断是减数分裂。③含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可根据子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推断为有丝分裂。(九)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1、受精作用:(1)概念及部位: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进入卵细胞,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

6、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另一半来自。高等动物在输卵管完成受精。(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3)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呈现多样性。①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②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具有随机性。(4)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的进化;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促进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对于生物的和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右图表示:3、有性生殖的意义:由于两性生殖细胞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因此,由合子发育成的后代就具备了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和,这对于生物的和具有重要的意义。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7、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人类对遗传物资的探索过程:(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lS型细菌:菌落,菌体夹膜,毒性lR型细菌:菌落,菌体夹膜,毒性小鼠2、实验过程:注射R型活细菌→不死亡S型活细菌→死亡,分离出S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不死亡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死亡,分离出S型活细菌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的。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这

8、种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