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刀加工工艺.doc

铣刀加工工艺.doc

ID:56933379

大小:4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26

铣刀加工工艺.doc_第1页
铣刀加工工艺.doc_第2页
铣刀加工工艺.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铣刀加工工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铣刀加工工艺班学号:铣刀规格:尺寸Φ100×55内圆Φ40齿高30六齿选材:W18Cr4V锻造毛坯W18Cr4V钢的化学成分元素CCrWMoV重量百分比0.7%~0.8%3.8%~4.4%17.5%~19%0.3%1.0%~1.4%加工流程:下料(铸钢)-锻造-退火-机械加工-淬火-回火-喷砂-磨加工-成品1、下料:铸件毛坯Φ121×61平衡组织:莱氏体+P+Fe3C2、锻造:高速钢加热时很轻易发生过烧,接近此温度范围的锻造很轻易出现碎裂,应严格控制其加热温度。1.锻造温度范围W18Cr4V属于高合金钢,其特点是升温速度慢,锻造温度范围窄。始锻温度为1100~1150℃

2、,终锻温度为900~950℃。2.加热时间的确定W18Cr4V钢的导热性差,一般需分段加热。低温段加热温度为800~900℃,加热时间一般按1min/mm计算。高温时快速加热,加热时间一般按0.5min/mm计算。加热时,为了防止过热或过烧,要严格控制上限温度。同时,炉内的坯料要装炉适量,还要不停地翻转,以使其内外温度均匀。锻后缓冷-空冷可获得马氏体以免裂纹产生。组织:S+K(均匀)3、退火锻件冷却后应立即进行退火,以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以利于切削加工,同时也为了以后的淬火准备较好的原始显微组织。等温退火:860—880℃保温后,迅速冷却到740—750℃等温退火。组织

3、为索氏体及粒状碳化物,硬度为207—255HBS3或退火调质硬度-HRC26~32齿面光洁度更好4、机械加工车外圆、内孔及端面(粗车—精车—精铣)——线切割刀片槽——钻孔——攻螺纹5、淬火1、预热由于高速钢含有多量的合金元素,因此导热性较差,塑性较低.在淬火加热中,为了减少刀具的变形开裂,必须经过一次二次预热.预热温度一般选择在略高于AC1点(约785℃左右)的范围(800~860℃)2、温度及淬火介质选择W18Cr4V钢淬透性好,多采用油冷。对于形状复杂、要求小变形的盘形齿轮铣刀,先将其淬入580~620℃的中性盐浴中分级均温,然后再空冷,可防止变形、开裂。淬火温度1

4、270℃左右,过高温度会使奥氏体晶粒长大,残余奥氏体随之增多。组织为:马氏体和大量残余奥氏体6、回火为了减少残余奥氏体,稳定组织,消除应力,提高红硬性,高速钢W18Cr4V要在550℃~570℃进行三次回火。第一次回火后,残余奥氏体量由30%降为15%左右,第二次回火后还有5%~7%,第三次回火后残余奥氏体减少为1%~2%。每次回火可消除前次回火时产生的内应力,W18Cr4V钢淬火加三次回火后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碳化物+少量残余奥氏体。随回火温度提高,钢的硬度开始呈下降趋势,大于300℃后,硬度反而随温度升高而提高,在570℃左右达到最高值。这是因为温度升高,马氏体中析出

5、了细小弥散的特殊碳化物W2C、VC等,造成了第二相的弥散强化效应。由于部分碳及合金元素从残余奥氏体中析出,M点升高,钢在回火冷时,部分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发生了“二次淬火”使硬度升高。组织:回火马氏体、粒状合金碳化物及少量残余奥氏体,硬度:63—64HRC。热处理工艺曲线:37、喷砂采用直径小于1.5mm的砂粒,喷砂25min。8、磨削淬火之后,硬度增大,只能进行磨削加工粗磨用白刚玉砂轮,精磨是用绿砂轮。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