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 第六章领导课件.ppt

管理学原理 第六章领导课件.ppt

ID:56956083

大小:127.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20-07-21

管理学原理 第六章领导课件.ppt_第1页
管理学原理 第六章领导课件.ppt_第2页
管理学原理 第六章领导课件.ppt_第3页
管理学原理 第六章领导课件.ppt_第4页
管理学原理 第六章领导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理 第六章领导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消息快报》报道:德国66岁高龄的施密特先生飞抵北京后,当即转车于次日上午9点到达太原,午饭后没有休息马上直往工作地点。他来到省级先进企业山西内燃机厂后,不顾旅途疲劳,当天就深入车间科室进行调查研究,继续发扬他过去检查工作时采取的“三件宝”精神:手电筒、磁铁棒和放大镜。他用手电筒在每一个不显眼的地方寻找“蛛丝马迹”,发现没有达到文明生产要求的地方,并当即严肃指出;他用磁铁棒在机床上翻来倒去,发现沾有铁屑就要“大做文章”;他用放大镜检查零部件光洁度,任何不符合图纸要求的产品休想从他眼皮底下溜过去。三天后,施密特先生对该

2、厂生产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70多条中肯意见,把这个省级先进企业搞得“翻江倒海,人人自危。” 对此,持肯定意见者认为这位洋厂长敬业务实、雷厉风行。而持否定意见者则叹息说:“如果这样管下去,也许两年以后省级先进的牌子就要被搞下来了。”问题:请谈你对这位“洋”厂长的评价。第五章领导第一节领导概述第二节有关人性的假设第三节领导理论第四节提高领导的有效性第一节领导概述一、领导的本质二、构成领导的要素三、领导者素质一、领导的实质(一)领导的含义一是指领导者,即组织中确定和实现组织目标的首领。领导者的职责:指挥作用,是指在组织活动中

3、,需要有头脑清醒、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导者帮助组织成员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路径。协调作用,是指组织在内外因素的干扰下,需要领导者来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激励作用,是指领导者为组织成员主动创造能力发展空间和职业发展生涯的行为。二是指领导职能,即领导者影响集体和个人以达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二)领导的实质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三)领导与管理的区别1、范围不同领导是管理的一个职能,组织中的领导行为仍

4、属于管理活动的范畴。领导的范围相对小些,而管理范围则较大。2、作用不同领导是为社会组织的活动指出方向、创造态势、开拓局面的行为;管理则是为社会组织的活动选择方法、建立秩序、维持运转的行为。3、领导者与管理者不同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管理者不一定是领导者。领导者威信--个人素质指导、协调、激励带领--在群众前面管理者职权--管理岗位计划、组织、控制鞭策--在群众后面二、构成领导的要素(一)构成领导的第一个要素是权力1、惩罚权。它来自下级恐惧感,即下级感到领导者有能力惩罚他,使他产生痛苦,不能满足某些需求。2、奖赏权。它

5、来自下级追求满足的欲望,即下级感到领导者有能力奖赏他,使他觉得愉快或满足某些需求。3、合法权。它来自下级传统的习惯观念,即认为领导者处于组织机构中的特定地位,且具有合法的权力影响他,他必须接受领导者的影响。4、模范权。它来自下级对上级的信任,即下级相信领导者具有他所需要的智慧和品质,具有共同的愿望和利益,从而对他钦佩,愿意模仿和跟从他。5、专长权。它来自下级的尊敬,即下级感到领导者具有某种专门的知识、技能和专长,能帮助他,为他指明方向,排除障碍,达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6、代表权。被领导者相信领导者能够代表他们的利益

6、而形成的权力。(二)构成领导的第二个要素是对人要有基本的理解(三)构成领导的第三个要素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鼓舞能力(四)构成领导的第四个要素是领导者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三、领导者素质概括起来看,优秀的领导者的素质应包括四大方面,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1、政治素质。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品质和工作作风。2、知识素质。领导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3、能力素质。4、身体素质。要体魄健全,精力充沛,足够负荷繁忙的工作。第二节有关人性的假设一、关于人性的假设(一)关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二)关于社会

7、人的假设(三)关于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四)关于复杂人的假设理论对人的基本看法X理论经济人行为科学理论社会人Y理论自我实现人超Y理论复杂人(一)x理论1、一般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2、多数人缺乏进取心、责任心,不愿对人和事负责。3、一般人干的工作都是为了物质和安全的需要,人工作是为了钱。4、人具有欺软怕硬、畏惧强者的弱点。(二)关于社会人的假设1、认为人的行为动机不只是追求金钱,而是人的全部社会需求;2、由于技术的发展与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了乐趣和意义,因此,人们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乐趣和

8、意义;3、工人对同事之间的社会影响力,要比组织所给予的经济报酬,更加重视;4、工人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三)Y理论1、一般人并非天生的好逸恶劳,一般情况下,若人们对参与的目标有共识,他们就能实行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2、一般情况下,若人们对参与的目标是同获得的报酬直接相关的,而且在这些报酬中,最重要的是满足自尊和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