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钟说课课件.ppt

认识时钟说课课件.ppt

ID:56963627

大小:287.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7-22

认识时钟说课课件.ppt_第1页
认识时钟说课课件.ppt_第2页
认识时钟说课课件.ppt_第3页
认识时钟说课课件.ppt_第4页
认识时钟说课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识时钟说课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流程说教材说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一、说教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对钟表多少有些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时钟表面,会看时钟表面上的整时数,能判断大约几时。从小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以后继续教学时、分、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一、说教材●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在什么时间里该做什么事的习惯。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写整时。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

2、神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一、说教材●教学重难点:难点:使学生掌握整时钟面指针的规律;重点:使学生准确读写钟面上的整时;二、说学情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挂钟或手表,钟面、表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三、说教法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

3、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我激发他们的兴趣,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创设生动的情境,设计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三、说教法学法●学法4、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1、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贴近生活。3、实践探索学习法:教学中我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四、说教学过程为了突

4、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三)巩固练习(四)拓展游戏(二)教学新知(五)小结教育(一)情境导入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引出课题。目的在于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情景。)说教学过程●二、教学新知1.观察钟面(以两个同桌为一个单位,每人拿着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小闹钟,观察、讨论:说出钟面上有12个数,两个指针,其中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2.认识整时: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片,知道是几时,并且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知道当分针指着12,时针着几

5、就是几时。3.会拨整时:老师说时间学生利用学具拨钟表的指针,以加深对整时的理解记忆。说教学过程●二、教学新知4.会认电子表:引导学生观察书上91页的电子表的图示;联系生活实际教给学生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样设计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变难学为易学,变苦学为乐学。)说教学过程●三、巩固练习(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一系列练习的设计,使学生熟练掌握整时的时候钟表的指针指向哪里,并且熟练掌握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1. 老师拨钟表

6、指针,学生看钟面说一说是什么时间。2. 连一连。(课本练习十九第1题)3.再过1小时是几小时?(练习十九第3题)说教学过程●四、拓展游戏同桌合作,一个学生拨钟表,另一个学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并且说出自己每天在这一时间在做什么事情。(这样设计使学生再次掀起认识钟表的高潮,并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本课的学习。)说教学过程●五、小结教育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希望同学们能合理利用时间,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教学反思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

7、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和分析,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一、孩子是第一次接触写时间,而且还要用两种方法来写,我应该在黑板上多写例子,告诉小朋友应该怎么写。二、一节课的内容不能太多,要多多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才能上好一堂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