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平及思想课件.ppt

孔子生平及思想课件.ppt

ID:56982834

大小:1.16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7-25

孔子生平及思想课件.ppt_第1页
孔子生平及思想课件.ppt_第2页
孔子生平及思想课件.ppt_第3页
孔子生平及思想课件.ppt_第4页
孔子生平及思想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生平及思想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三孔——孔庙、孔府、孔林。《论语·为政》中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苦乐交错人生路——孔子的一生经历自学礼乐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2、俎豆礼容六岁公元前546年(周灵王二十六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孔子在母亲颜征在的教育下,自幼好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演习礼仪。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

3、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5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一)社会条件: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⑴经济上

4、,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地主土地私有。⑵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传统礼乐受到严重冲击。⑶文化上,私学的兴起。二、承礼启仁道中庸——孔子的儒家思想(二)思想创立的目的: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材料:鲁国季氏窃用天子之礼,“八佾舞(64人跳的舞,天子专用)于庭”,孔子对此举动极为愤慨,叹曰:“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论语•季氏》材料反映了孔子什么思想主张?其实质是什么?“礼”是孔子思想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礼”的外在形式,包括祭祀、军旅、冠婚丧葬、朝聘、会盟等等方面的礼节仪式。孔子认为,注重“礼”的内在精神固然重要,而内在精神终究还要靠外在形式来体现。所以

5、对这些礼节仪式,孔子不但认真学习,亲履亲行,而且要求弟子们严格遵守。孔子希望用西周的政治制度治理动荡变革的社会。什么是“礼”?“礼”的思想:(1)含义:“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2)礼的实践方法: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形成西周时天下安定局面,避免春秋时天下动乱局面。克己复礼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6、范畴概念)(二)克己复礼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克就是战胜的意思,“克己”就是要用“礼”战胜自己的欲求,“复礼”就是回归于“礼”,能“克己”自然就复礼了。“复礼”运用到家庭关系中,就是要维护西周“亲亲”的宗法制度。孔子礼思想的实质,就是依据嫡庶、长幼、亲疏等关系,确定贵贱、大小、上下的等级区别,形成各种名分,按照分,确定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藉以制定有关社会政治的礼法制度。所有的人都按照礼治规定,等差有序,贵贱有等,各处其位,各奉其事,每个人都恪守自己的社会角色和政治角色,遵循礼的角色规范,规范言行,履行义务,即辨贵贱、明亲疏、别父子、识远近、知上下、使之长幼有序,

7、做到“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2)方法:忠恕(3)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仁爱有等级,是局限性。核心,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1)含义: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克己复礼为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或者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

8、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