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说课教案.doc

燃烧与灭火说课教案.doc

ID:57009875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7-30

燃烧与灭火说课教案.doc_第1页
燃烧与灭火说课教案.doc_第2页
燃烧与灭火说课教案.doc_第3页
燃烧与灭火说课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燃烧与灭火说课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燃烧与灭火》说课稿第一课时一、说教学设想由于《燃烧与灭火》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本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设疑、引导为辅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问题情境-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行建构。二、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位于上教版化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是初中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

2、接第五章“金属与矿物”。对于旧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新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二)教材处理根据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交流与讨论”中的“分别加热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改为“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小木条和玻璃棒”。这样改动,让学生更容易从实验现象分析出实验的探究意图。(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评价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

3、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四)重点和难点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来突出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应用燃烧的知识解释相关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来突破这节课的难点。三、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发现学”理论和杜威的“做中学”理论等。九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需求

4、和获取新知识体验的需求,因此,我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通过对演示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分析进而深化理解知识。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这样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还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四、说学法九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燃烧所需的条件并不完全子解,有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更多关于燃烧的知识。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力求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两种方法学习。1、

5、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五、说教学过程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法、学法的认识,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创设情境进行猜想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实验探究深化理解分析应用归纳小结随堂反馈(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燃烧的三幅图片:①篝火晚会 ②神州六号的火箭顺利升空③森林大火。让学生观察、讨论,然后教师与学生一道归纳出火的两面性。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适当引导,形成燃烧的定义。(二)提出

6、问题 进行猜想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燃烧所需的条件进行猜想。我参与学生的讨论,即使学生提出不正确的意见,我也对学生的参与意识给予鼓励,并以适当的指导语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三)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我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决定按以下要求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每一个实验的探究意图。实验内容实验现象探究意图实验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玻璃棒实验2:将直立于桌面上的两支蜡烛点燃,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实验3:分别在酒精灯上点

7、燃木条和煤块学生实验时,我进行巡视,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操作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交流讨论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的探究的意图。从元认知角度考虑,学习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它同时也是认知过程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自己所具有的优点和还存在的不足。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后,总结出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①物质有可燃性 ②物质要与空气(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

8、着火点)(四)分析应用 深化理解接着提出问题:1、石头能燃烧吗?2、课桌上的课本为什么不燃烧?引导学生根据燃烧的条件讨论、分析得出答案。俗话说“水火不相容”。事实果真如此吗?我通过演示实验来突破这一节课的难点:演示实验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演示实验2: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边实验边引导学生思考:(1)实验1中热水里的白磷为什么不燃烧?(2)实验2中水火为什么可以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