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代谢江大食品生化课件.ppt

脂代谢江大食品生化课件.ppt

ID:57028540

大小:3.57 M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7-26

脂代谢江大食品生化课件.ppt_第1页
脂代谢江大食品生化课件.ppt_第2页
脂代谢江大食品生化课件.ppt_第3页
脂代谢江大食品生化课件.ppt_第4页
脂代谢江大食品生化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脂代谢江大食品生化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脂类代谢Themetabolismoflipids内容提要第一节脂类概述第二节甘油三酯的分解和脂肪酸代谢第三节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生物合成第一节脂类概述一、脂类的概念脂类是生物体中所有能够溶于有机溶剂的多种化合物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特性∶1)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溶剂。2)是脂肪酸与醇所组成的酯类。脂类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1)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2)脂类中的油脂是机体代谢所需燃料的储存形式和运输形式(9.3kcal/g)。(3)脂类物质也可以为动物机体提供溶于其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4)在机体表面的脂类物质有防止机体

2、损伤与防止热量散发等保护作用。(5)脂类作为细胞的表面物质,与细胞识别、种特异性和组织免疫等密切相关。根据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可分为∶简单脂类∶仅仅由脂肪酸与醇(甘油醇、高级一元醇)构成的酯。主要有甘油三酯和蜡复合脂类∶由脂肪酸与醇(甘油醇、鞘氨醇)所生成的酯,同时含有其它非脂性物质,如糖、磷酸及氮碱等。萜类、类固醇及其衍生物∶一般不含脂肪酸衍生脂∶指上述脂类的水解产物。二、脂类化合物的种类三、甘油三酯(simplelipid)∶CH2-O-CO-R1CH-O-CO-R2R为脂肪酸链CH2-O-CO-R31、脂肪酸∶天然脂肪酸的分子结构存在一些共同规律∶

3、1)一般都是碳数为偶数的长链脂肪酸,14-20个碳原子的占多数,最常见的是16或18碳原子酸。如∶软脂酸(16∶0)、硬脂酸(18∶0)、和油酸(18∶1Δ9)。豆蔻酸软脂酸蜡酸花生酸硬脂酸掬焦油酸山嵛酸2)高等动植物的不饱和脂肪酸一般都是顺式结构(cis),反式很少(trans)。哺乳动物和人体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而它们又是生长所必需的,需要由食物供给,故称为必需脂肪酸。棕榈油酸油酸油酸花生四烯酸亚油酸α-亚麻酸3)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位置有一定的规律∶一个双键者,位置在9和10碳原子之间,多个双键者,也常有9位的双键,其余双键在C9与碳链甲基末端

4、之间,两个双键之间有亚甲基间隔。如∶油酸(18∶1Δ9,cis)亚油酸(18∶2Δ9,12,cis)亚麻酸(18∶3Δ9,12,15,cis)花生四烯酸(20∶4Δ5,8,11,14,cis)4)一般动物脂肪中含饱和脂肪酸多;而高等植物和在低温条件下生长的动物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最普遍的是∶软脂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中最普遍的是∶油酸2、甘油三酯的理化性质∶溶解性∶不溶于水(2)光学活性∶当甘油C1和C3上的脂肪酸不同时,C2为不对称碳原子,这时甘油三酯具有光学活性。(3)皂化与皂化值∶皂化;当用碱水解甘油三酯时,则得

5、到甘油和脂肪酸的盐类,这种盐类称皂,这种碱水解脂肪的作用称为皂化作用。皂化所需的碱的数量称皂化价或皂化值。皂化值∶皂化1克脂肪所需的KOH的毫克数。皂化值=3×56×1000/M皂化值与脂肪(或脂肪酸)的相对分子量成反比。(4)酸败与酸值酸败∶天然油脂暴露在空气中经相当时间后即败坏而发生臭味,这种现象称为酸败。酸败的原因∶1)水解∶脂类经光、热或微生物的作用而被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低分子的脂肪酸有臭味。2)氧化∶因空气中的氧使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产生的醛和酮也有臭味。酸败程度的大小通常用酸价来表示酸价∶中和1克脂类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的毫克数。(5

6、)碘值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可以和卤素发生加成反应,生产卤代脂肪酸,这一作用称为卤化作用。碘值∶指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该数值可用于推测油脂的不饱和程度。四、磷脂类甘油醇磷脂磷脂鞘氨醇磷脂1、磷酸甘油酯(甘油醇磷脂)∶结构∶胆碱甘油乙醇胺丝氨酸磷脂酰甘油肌醇磷脂酰肌醇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磷脂酰甘油磷脂酰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酸2、鞘氨醇磷脂五、固醇∶胆固醇第二节甘油三酯的分解 和脂肪酸代谢当生物体动用体内的储存脂肪,或高等动物从食物中摄取脂肪时,大都需要将其进行酶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甘油三酯的分解是经

7、脂肪酶水解的。催化脂肪水解的酶称为脂肪酶。一、脂肪的消化、吸收和传送1、脂肪的消化发生在脂质-水的界面处2、胆汁酸盐促进脂类在小肠中的吸收胆汁酸盐包括胆酸、甘氨胆酸和牛磺胆酸,它们是胆固醇的氧化产物,具有亲水和亲油两性。以胆汁酸盐形成的微团为载体将脂肪从小肠腔移送到上皮细胞,然后被吸收。3、吸收与转移脂肪经消化后的产物脂肪酸和2-单酰甘油由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随后又经黏膜细胞转化为三脂酰甘油,后者与蛋白质一起包装成乳糜微粒,释放到血液,又通过淋巴系统运送到各组织。乳糜微粒中的脂肪在脂蛋白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后,脂肪酸与清蛋白结

8、合被转运。第二节脂肪的分解代谢当饥饿、禁食时,血液中激素(肾上腺素、胰高糖素)浓度升高,脂肪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