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病课件.ppt

肥胖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病课件.ppt

ID:57032000

大小:501.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7-27

肥胖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病课件.ppt_第1页
肥胖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病课件.ppt_第2页
肥胖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病课件.ppt_第3页
肥胖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病课件.ppt_第4页
肥胖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病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肥胖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病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肥胖带绦虫与牛带绦虫病Taenia saginata Gozez,1782监督电话:3029945授课:任红斌古代中医称之为“寸白虫”或“白虫”。古医籍《诸病源候论》中描述:“寸白者,五虫之一也,长一寸而白色,形小褊”、“连绵成串,几长数尺”“或如带,或丈余,蟠蜒如猪脏,其末寸断,辄为一虫”。一、形态成虫长4~8m,乳白色,虫体由头节、颈部及链体组成。链体由1000~2000个节片组成,节片肥厚。牛带绦虫头节头节直径约为1.5~2mm。呈四方形,无顶突及小钩,有4个杯形吸盘。成节、孕节、囊尾蚴成节卵巢分

2、为左右两叶。孕节子宫主干向每侧分支约15~30支,分支较整齐。两种绦虫形态区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虫体长度2-4M4-8M节片  700-1000节1000-2000节头节球形,直径约1mm略方形,直径1.5-2mm具顶突、小钩无顶突、小钩成节卵巢分三叶卵巢分两叶孕节子宫向每侧分7-13支每侧分15-30支囊尾蚴可寄生于人体不寄生人体二、生活史终宿主:人中间宿主:牛(羊、驼、鹿等)。感染期:牛囊尾蚴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成虫寄生人体部位:小肠上段。卵或孕节可随粪便排出,自链体脱落的孕节每天可排出6~12节,其有

3、较强的蠕动能力,可自动从宿主肛门逸出。牛若吞食到虫卵或孕节,六钩蚴在十二指肠孵出,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达牛体各部肌肉内,约经60~70d发育至牛囊尾蚴。牛囊尾蚴被人食入后,于小肠中在胆汁的作用下,头节从囊内翻出吸附于肠黏膜之上,经8~10周发育至成虫,成虫寿命长达3~35年。三、致病感染者肠内多为1条,但在流行区平均感染成虫2.7~8条,最多一例达31条。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节片自动逸出是许多病人就医时的主述,高达77%,可伴有肛周皮肤搔痒。胃肠道症状以腹痛为常见,见于半数病人。虫体在肠道内扭结成团时

4、可引起肠梗阻,若孕节蠕动进入阑尾而引发阑尾炎。病人也可伴消瘦、乏力、食欲亢进、头昏、失眠、磨牙及荨麻疹等症。四、诊断症状和体征曾生食或半生食牛肉史者,伴有胃肠不适症状、粪便中有节片或有节片自动逸出史者应疑为本病。实验诊断粪检查到牛带绦虫孕节可确诊。肛门试子法可查虫卵。驱虫后检查虫体头节或孕节可鉴别虫种。五、流行地理分布世界性分布,在习惯生食、半生食牛肉的地区或民族中流行。在台湾流行的牛肉绦虫其囊尾蚴多寄生于肝脏内,中间宿主不是牛,而是野生的山羊和鹿,头节上可有发育不良的小钩,故有人将其定名为台湾绦虫(T

5、aeniataiwanensis)新株。流行环节传染源:人为唯一的传染源。牛囊尾蚴在牛体内可存活3年之久。传播途径:经口感染,生食或半生食含有牛囊尾蚴的牛肉所致。易感人群:感染者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六、防治药物治疗南瓜子、槟榔驱虫:同猪肉绦虫。吡喹酮:10mg/kg~20mg/kg,顿服。疗效可达95%以上。丙硫咪唑:成人400mg/kg连服3d。甲苯咪唑:200mg/次,每天2次,连服3d。预防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纠正生食牛肉的习惯为最有效的方法。严格肉类检疫,严禁病牛肉上市。加强粪便管理,不要

6、随地大小便,避免人粪便污染牧场;定期进行普查普治。发现病人及时治疗,减少传染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