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课件.ppt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课件.ppt

ID:57046027

大小:896.50 KB

页数:71页

时间:2020-07-28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课件.ppt_第1页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课件.ppt_第2页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课件.ppt_第3页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课件.ppt_第4页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0.1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10.2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主要计算方法10.3地下水资源评价10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10.1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地下水资源––––是贮存和运移于地壳岩层中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称。它属于整个地球水资源的一部分。地下水的使用价值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和评价:计算和评价一个地区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开采的地下水量在满足一定开采量的条件下,预测地下水的开采动态2021/7/3010.1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一、地下水资源的特点(1)流动性(活动性及与周围环境的密切联系性)可以用地

2、下水的流量表示地下水的数量2021/7/30(2)可恢复性(循环再生性):当人工开采地下水时,在多数情况下,只要开采量不超过一定限度,虽然井附近的地下水位要降低,使地下水的储存量暂时减少,但只要停止开采,水位又可逐渐恢复原位,即地下水的储存量又得到了补充。地下水的可恢复性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保证。10.1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2021/7/3010.1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3)调节性(或储存量的可变性):当补给丰富、大于消耗时,含水层就把多余的水蓄集起来,使地下水的储存量增加;当补给较少或暂时停止时,又可用储存的地下水维持消耗,使

3、储存量减少。储存量的这种可变性,在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及开采过程中均起着调节作用。abc2021/7/30(4)系统性和整体性:地下水一般是按一定的含水系统形成和分布的,存在于同一含水系统中的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着共同的补给、径流和排泄体系。必须从含水系统整体上需求最优开发利用方案。10.1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Q2021/7/301.补给量:是指天然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以各种形式和途径进入区内含水层的水量(m3/a)。补给来源:大气降水渗入、地表水渗入、地下水侧向径流、越层补给,人工回灌补给等分类:天然补给量:天然状态下,进入计

4、算区含水层的水量。补给增量:扩大开采后可能增加的补给量或在开采条件下由于水文地质条件改变夺取的额外补给量。(开采补给量是地下水在开采条件下夺取过来的额外补给量。)10.1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二、地下水资源量的分类(三量分类: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2021/7/30补给增量的组成:地表水的补给增量降雨入渗的补给增量相邻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增量相邻地段含水层增加的侧向入流补给量。各种人工增加的补给量补给增量的特点:开采前并不参与所研究的含水层单元地下水的水量均衡,而仅在开采激化下,由于改变了水动力条件后才被夺取过来。补给量是评价地下水资源保

5、证程度的重要依据。10.1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2021/7/30计算补给量时,应以天然补给量为主,同时考虑合理的补给增量。地下水的补给量是使地下水运动、排泄、水交替的主导因素,它维持着水源地的连续长期开采。允许开采量主要取决于补给量。计算补给量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10.1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2021/7/3010.1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2.储存量:是指储存于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体积(m3)。按埋藏条件分类:容积储存量:指大气压力下,含水层空隙中容纳的重力水体积。W容=μ*V=μFhμ:给水度;F:含水层的分布面积;h:含水层厚度弹

6、性储存量:指承压水头降至含水层顶板时,由于含水层的弹性压缩及水的弹性膨胀,从含水层中释放出的水量。(超过大气压的天然压力降到大气压时,承压含水层中能释放出来的重力水体积。)W弹=μeFhnμe:释水系数(弹性给水度);F承压含水层的分布面积;hn:承压高度2021/7/3010.1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按地下水储存量的动态分:永久出储存量:指在一定期限内的最小储存量,在一定周期内不变的储存量。暂时储存量(调节储存量):最大与最小储存量之差,即最低水位以上储存的地下水体积。注:一般情况下,计算允许开采量时,不考虑永久储存量。2021/7/30

7、3.允许开采量(或可开采量)允许开采量(或可开采量)––––是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方案,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境地质现象等前题下,单位时间内从水文地质单元或取水地段中能取得的水量。其常用的流量单位为m3/d或m3/a等理解: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即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允许从含水层中获取的最大水量。(m3/d或m3/a)10.1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2021/7/30允许开采量的组成开采状态下的

8、水均衡方程(Q补+ΔQ补)-(Q排-ΔQ排)-Q开=-μFΔh/ΔtΔh为Δt开采段内影响范围内的平均水位降,水位下降取-号单位:m3/d开采前,均衡期内Q补≈Q排Q开=ΔQ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