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方法ppt课件.ppt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方法ppt课件.ppt

ID:58811282

大小:3.79 MB

页数:124页

时间:2020-10-01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方法ppt课件.ppt_第1页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方法ppt课件.ppt_第2页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方法ppt课件.ppt_第3页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方法ppt课件.ppt_第4页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方法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方法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5年5月20日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提纲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目的、内容及相关基本概念二、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工作的程序三、准备工作四、基本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整理五、评价类型区划分提纲六、水文地质参数的率定七、地下水矿化度分区的确定八、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九、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十、分区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计算十一、评价成果的表达十二、案例介绍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目的、内容及相关基本概念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目的、内容及相关基本概念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目的1、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先决条件2、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可以为地

2、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提供依据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目的、内容及相关基本概念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内容1、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的组成及其时空分布特征2、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目的、内容及相关基本概念地下水潜水承压水浅层地下水深层承压水地下水资源量包气带含水层隔水层地下水埋深相关的基本概念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目的、内容及相关基本概念地下水水位岩性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可开采量开采条件补给条件径流条件排泄条件相关的基本概念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目的、内容及相关基本概念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3、主要成果1、计算分区各项补给量、排泄量、地下水蓄变量、地下水资源量及地下水可开采量2、总补给量、地下水资源量及地下水可开采量的空间分布特征3、文字报告二、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工作的程序二、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工作程序1、准备工作2、资料的收集和整理3、评价类型区划分及均衡计算区的确定4、水文地质参数率定5、地下水矿化度分区的确定二、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工作程序6、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7、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8、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9、评价成果的表达三、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准备工作三、准备工作1、确定评价区域评价区域,可以是全国、某一流域、某一

4、行政区划,也可以是某一平原区或某一特定的区域.评价区域必须具有准确的边界线三、准备工作2、确定成图比例尺成图比例尺是根据评价区域的大小和评价成果的精度要求确定的。评价成果的精度要求,用允许误差表示。提交成果的精度分A、B、C、D、E五级各级精度的要求及适用范围三、准备工作3.估计评价工作量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工作量,采用工日表示,评价工作量包括全部工作程序中各项工作的工作量4.组建专门的技术工作班子和做出明确的工作责任分工三、准备工作5.绘制工作底图工作底图的比例尺及需要标出的内容6.选择评价代表年评价代表年是指一个评价时间段,一般采

5、用靠近开展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年份之前的年份或年段,最好选择包含丰、平、枯三种不同代表时段在内四、基本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整理四、基本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整理收集和分析整理步骤1、地形地貌、植被、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等资料2、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资料3.评价代表年期间逐年的地下水实际开采量资料4.开发利用地下水引发生态环境恶化状况5.引灌资料四、基本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整理收集和分析整理步骤6.平原区骨干河道资料7.要求在工作底图上标示出水均衡试验场、抽(压)水试验井孔的位置及编号等8.要求在工作底图上标示水稻田分布范围和编号9.水文气象资料五、

6、评价类型区划分五、评价类型区划分1.评价类型区要求按3级划分根据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将评价区域划分为平原区和山丘区2个Ⅰ级类型区根据次级地形地貌特征和地下水类型,将平原区和山丘区划分为若干Ⅱ级类型区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将各Ⅱ级类型区划分为若干个计算区五、评价类型区划分2.包气带岩性分区图的绘制确定各钻孔所揭示的包气带岩性名称根据确定后的各钻孔所揭示的包气带岩性,在工作底图上勾绘包气带岩性分区图五、评价类型区划分3.地下水埋深分区图的绘制根据各选用水位监测井评价代表年期间地下水埋深动态监测资料,确定各选用水位监测井的高水位期地下水埋深、低水

7、位期地下水埋深和年均地下水埋深根据地下水埋深,勾绘评价代表年期间地下水的低埋深、高埋深和年均埋深分区图六、水文地质参数的率定六、水文地质参数的率定常用的水文地质参数给水度(μ)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潜水蒸发系数(C)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渠系渗漏补给系数(m)六、水文地质参数的率定常用的水文地质参数修正系数(γ)渠灌田间入渗补给系数(β渠)井灌回归补给系数(β井)水稻田水稻生长期稳渗率(φ)地下水可开采系数(ρ)六、水文地质参数的率定给水度μ值影响因素主要与岩性及其结构特征有关确定给水度的方法主要有:1、抽水试验法2、地中渗

8、透仪测定法和筒测法3、地下水动态资料分析法4、实际开采量法六、水文地质参数的率定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值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包气带岩性、结构、地下水埋深、降水量大小,还受降水强度、土壤前期含水量、微地形地貌、植被及地表建筑设施等的影响确定α值的方法主要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