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

弥勒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

ID:5711199

大小:231.0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7-12-23

弥勒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_第1页
弥勒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_第2页
弥勒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_第3页
弥勒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_第4页
弥勒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弥勒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弥勒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    云南省弥勒县跨竹煤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2008年6月 511  弥勒矿区环境概况1.1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跨竹煤矿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境界,地理坐标:东经103°20′10″~103°28′00″,北纬24°12′50″~24°23′30″,面积42.04km2。行政区划属新哨镇,是云南省东南部仅次于小龙潭煤矿区的第二大可露天开采矿区。矿区位于弥勒县城以南17km,工业场地至弥勒县城23km,至石林71km,至昆明161km,至开远51

2、km,至州政府所在地蒙自148km。1.2自然概况1.2.1地形地貌本区地处滇东高原南部,县内东南两翼为山脉,海拔2000~2320m之间,中部弥勒盆地地形平坦,北高南低。最高点为金顶山,海拔2315m;最低点在东山乡南盘江出境处,海拔870m。弥勒县城海拔1432m。矿区位于弥勒盆地南端,为湖积平缓丘陵地。地形起伏较小,海拔最低1350m,最高1487m,一般为1400m,南端为中高山与竹园—朋普盆地相隔,海拔比竹园盆地高出250米。1.2.2水文地质特征51矿区分布于滇东沉积岩类中高山水文地质单元,主要含水层为第三系上新统师宗渡组和

3、始~渐新统木花果组含水层,均属孔隙弱承压含水层,单位涌水量分别为0.0937~0.251L/s·m和0.0019L/s·m。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尤其是师宗渡组含水层的充水程度、地下水动态变化均受季节性降雨量所控制。两含水层其间的第三系中新统小龙潭组煤系地层为隔水层,顶板和煤层间均有稳定的、较厚的粘土层存在,与上覆师宗渡组含水层及地表水没有明显的水力联系。矿区内地下水水质总体良好,地下水化学类型属于HCO3-~Ca2+、(K++Na+)型,pH值6~6.8,呈弱酸性。1.2.3气象及地震矿区地处云南低纬高原,属中亚热带气候,具

4、有四季如春,干湿季分明的特点。历年最低气温-3.6℃,最高气温34.9℃,常年平均气温17.3℃,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9.7℃,最热月6~7月份平均气温22.2℃。历年最大降雨量1326.4mm,最小降雨量742.9mm,平均降雨量986.0mm,年均降水日数157天,一日最大降水量119.9mm,5~10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量的86.1%,11~4月为干季,占全年降水量的13.9%。年均蒸发量2148mm,年均相对湿度73%;平均日照2170.9小时;无霜期333天。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南风,一般风速2.4m/s,瞬时最大风速4.6m/

5、s,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为风季。2~5月多风,平均风速3.3m/s。弥勒县地处滇东南地质灾害防治区,该区灾害类型除滑坡、泥石流外,还有地面岩溶塌陷和地面沉降,灾点主要分布于矿山、铁路和公路沿线。511.2.4地表水系本区为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甸溪河由北向南流经盆地东部,再折向西经师宗渡,沿山心村井田西南流出,经竹—朋盆地,从朋普盆地东南的锁龙寺流出,注入南盘江。矿区的最低侵蚀基准面在甸溪河流出盆地的下者母格至树鸦河段,河床标高为1350m。甸溪河上游支流有禹门河、白马河、花口河。东支流禹门河(泸西县内称金马河),发源于师宗县雄壁,集水面

6、积883km2,河长101km;中支流白马河发源于陆良老黑山麓,集水面积372km2,河长73.6km;西支流花口河,发源于石林县打草山麓,集水面积891km2,河长27.6km,均建有水库截流蓄水,分别有太平水库、雨补水库、洗洒水库等。三条支流在弥勒县城丫普龙村附近汇合后称甸溪河。甸溪河流经矿区时,平均流量5.21~28.8m3/s,两极流量为0.19~456m3/s,河床为三级河流冲蚀堆积阶地,冲沟发育。1.3社会环境矿区所在的弥勒县是红河州的北大门,辖区国土面积4004km2,辖10镇2乡,129个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居委会。弥勒

7、县现有总人口49.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35万人,占总人口的88.08%。居住着汉、彝、傣、苗、回、壮等21种民族,以彝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20.3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1.4%,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县份。1.4环境敏感因素分析51根据规划方案实施范围环境影响因素、环境功能要求及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确定本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4-1。表1.4-1              评价区敏感点和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环境敏感点临近距离保护目标生态环境分类特征植被及土地资源评价区以旱地和水田为主,有少量林地 保护区域

8、农田生态系统敏感区,使评价范围内农田、土壤和林地破坏控制并降低到最小破坏程度,逐步补偿和恢复风景名胜区白龙洞,省级风景名胜区,喀斯特景观位于矿区西南,距矿区边界最近处8km按照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