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传染病的对策与控制课件.ppt

新发传染病的对策与控制课件.ppt

ID:57128250

大小:247.50 KB

页数:77页

时间:2020-08-01

新发传染病的对策与控制课件.ppt_第1页
新发传染病的对策与控制课件.ppt_第2页
新发传染病的对策与控制课件.ppt_第3页
新发传染病的对策与控制课件.ppt_第4页
新发传染病的对策与控制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发传染病的对策与控制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发传染病的对策与控制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陈思东1一、新发传染病的威胁是今后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1、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朊毒体,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感染性疾病其中有传染性的才称为传染病新发现感染性疾病是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中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新发现的传染病.新发传染病:在一国家或地区新出现并识别的或不明原因的传染性疾病.2新发传染病的含义1、早已存在,并被人们认识,但未被认为传染病,

2、如T细胞白血病、消化性溃疡病。2、可能早已存在,但未被人们认识。如丙肝、戊肝、莱姆病3、过去可能确实不存在,因变异和进化而出现的新传染病。如AIDS、O139霍乱、SARS等32、近三十年全球新发传染病威胁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自1973年以来,发现的新的病原微生物有30多种,平均每年一种。造成多种新发传染病的流行。被称为“世纪瘟疫”的HIV自1981年被发现以来,其感染已席卷全球。就我们国家而言。到目前为止,已估计HIV感染者超过100万。一些闻所未闻的病原微生物,如埃悖垃(Ebola)病毒、O139霍乱弧菌。O157:H7大肠

3、杆菌等不断引起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使社会为之恐慌。4表170年代以来新发现的传染病和病原体序号年份新发现传染病名称病原体类型病原体名称11973婴幼儿腹泻病毒轮状病毒21975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31975慢性溶血性贫血(五号病)病毒微小病毒B1941976急性和慢性腹泻寄生虫小隐孢子虫51977埃博拉出血热病毒埃博拉出血热病毒61977军团病细菌嗜肺军团菌71977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81977空肠弯曲菌肠炎细菌空肠弯曲杆菌91978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101980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病毒人嗜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1

4、11981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株121982出血性结肠炎细菌大肠杆菌O157:H7131982毛细胞性白血病病毒人类T细胞性白血病病毒Ⅱ141982莱姆病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151983顽固性腹泻寄生虫比门肠孢虫161983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细菌幽门螺杆菌171983爱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81986顽固性腹泻寄生虫卡晏环孢子球虫191986幼儿玫瑰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201989人欧利希病细菌查菲欧利希体211989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221989埃立克次体病立克次体埃立克次体231989戊型肝炎病

5、毒戊型肝炎病毒241990热性皮疹中枢神经系感染病毒人类疱疹病毒7型251991委内瑞拉出血热病毒钠瑞托(Guanarito)病毒261991非典型巴贝西虫病寄生虫巴贝西虫新种271992地方性流行性霍乱细菌霍乱弧菌O139281992猫抓病细菌巴尔通体291992环形孢子虫病寄生虫环形孢子301993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毒辛诺柏病毒311994巴西出血热病毒萨比亚(Sabia)病毒321995庚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331996新型克-雅氏病病毒朊粒341997输血后肝炎病毒输血后肝炎病毒(TTV)351997流感病毒禽流感

6、病毒361998尼罗河热病毒西尼罗病毒371999脑炎病毒尼巴病毒(Nipahvirus)382003非典型肺炎病毒冠状病毒53、新发传染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如欧洲疯牛病暴发持续7个月,杀死了1000万头动物,直接经济损失40亿美元,旅游损失达75亿美元。美国每年的食源性疾病约有7600万病例发生,5000多人死亡。6我国的SARS流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非洲的爱滋病流行严重影响了其经济的发展74、中国新发传染病的现状 陆续报道了一些新发传染病.SARS、艾滋病、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O139霍乱、军团病、

7、空肠弯曲菌腹泻、莱姆病、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新型肝炎、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隐孢子虫感染腹泻、汉赛巴通体感染的猫抓病等。8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新发传染病,但没有病原学的证据. 一部分新发传染病在中国还没有开展检测.在国外已有报道,在国内还没有出现或发现的新发传染病人类克雅氏病、埃博拉出血热、立克病毒脑炎、拉萨热、裂谷热、埃立克体感染、西尼罗热、猴痘等95、新发与再燃传染病的发生机理新发传染病的发生与微生物进化及社会、环境因素有关(1)微生物进化是导致出现新的病原体的内在因素。

8、过去认为,缓慢进化是发生新的病原体的主要力量,需要时间比较长;现在发现,病原体可以在短时间发生大片段基因的获得和缺失,发生“飞跃”。也就是说,基因的获得或丢失,可以在短时期内产生许多新的突变株,其中一部分可以是致病原。病原体通过上述机制可以获得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产生毒素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