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文案.doc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文案.doc

ID:57161503

大小:2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04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文案.doc_第1页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文案.doc_第2页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文案.doc_第3页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文案.doc_第4页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文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文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精品文档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②解释种群数量增长(“J”型曲线、“S”型曲线)的一般规律。2能力目标:通过细菌的种群数量的推导公式活动,尝试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数学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二、教材分析在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有如下说明: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这节的描述出现在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第四部分《种群和群落》的第二项内容标准,即“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属于能力层面的“模仿”水平和知识层面的“理解”水平。在活

2、动建议里则提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人教版教材中这节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二是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三是探究活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三、学生情况学生们在本章的第一节已经习得了种群的概念,了解了种群的特征,尤其是各种数量特征,在此基础上过渡到种群数量变化的学习。学生们在数学课上学习过指数函数的表达式和坐标图的绘制,这为本节课数学模型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模型构建法是新课程、新教材中提出的新的科学方法,而数学模型又是高中阶段模型构建法的难点。本节课遵循建构主义的理论,在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上,重新建构新的知识──建构

3、揭示生物学规律的数学模型。五、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用2课时教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先对课时内容进行调整,将探究实验放在第1课时,并组织实验小组开展进一步的实验,将实验结果用于第2课时。设计的线索是:按“观察、提问→作出假设→数学表达→检验、修正”的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整体教学思路是:1、在建构细菌种群增长“J”型曲线模型后,归纳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将两种数学表达方式(方程式和曲线)整合在步骤三中,提高课堂效率。2、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后,做巩固练习。并运用此方法尝试构建“S”型曲线模型的方程式。3、将两种曲线进行对比。提高生物的理科思维。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4、;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2、根据建构的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七、具体实施流程(一)通过建构细菌种群增长“J”型曲线模型,归纳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教师行为学生活动从种群的特征出生率、死亡率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和必修一学过的物理等模型的建构引入。讲述:细菌繁殖与种群数量的变化。观察:细菌每20分钟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提问:180分钟后,由1个(起始数量)细菌分裂形成多少个细菌?细菌种群数量的计算公式如何?假设:①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   ②种群增长倍数保持不变。介绍:两种数学模型表现形式:数学方程式、曲线图。让学生完成种群的增长曲线时间(min)20406080

5、100120140160180细菌数量(个)248163264128256512提问:曲线图有什么局限性?呈现表格:时间(小时)01234细菌数量(个)21612810248192提问:如果进一步实验检验数量如下表,问t小时后,细菌的数量是多少?该公式应如何修正?启发学生归纳方法。设N0为起始数量,l为倍数,推导:N1=N0·lN2=N1·l=N0·l·l检验、修正:Nt=N0·lt(N0=2,l=8)补充“J”型曲线的实例a:实验室。b:种群刚迁入适宜的新环境时。特点:增长倍数保持不变。补充说明:“J”型曲线是平滑的,实际的种群数量会有一些偏差。曲线只能反映种群大致的变化。补充练习题。

6、东方田鼠喜野外环境。2007年以来,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已经生活着约20亿只东方田鼠。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000只,则第30天该种群的数量为:_______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过渡:能一起持续下去吗? 增长倍数能保持不变吗?同学聆听、观察与思考。建立公式:Nn=2n (n为代数)完成学案直角坐标曲线。 思考回答:不够精确。修正为:Nt=N0·lt(N0=2,l=8)构建了种群增长的“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也总结归纳了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①观察、问题②作出假设③数学表达④检验、修正收集于网络,

7、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酵母菌与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个体,有类似的增长。(二)按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构建“S”型曲线的方程式教师行为学生活动介绍:葡萄糖液体培养基,28℃、180r/min条件下震荡培养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科学家的酵母菌计数实验:培养空间:100mL。起始数量:N0=0.1X107个/mL时间(h)0481216202428统计值0.10.30.91.83.64.96.66.6增长倍数33221.31.31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