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说课稿说课材料.doc

蒹葭说课稿说课材料.doc

ID:57167313

大小:2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8-05

蒹葭说课稿说课材料.doc_第1页
蒹葭说课稿说课材料.doc_第2页
蒹葭说课稿说课材料.doc_第3页
蒹葭说课稿说课材料.doc_第4页
蒹葭说课稿说课材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蒹葭说课稿说课材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蒹葭说课稿精品文档《蒹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蒹葭》,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理念。一、说教材《蒹葭》是长春版九年级上的第一课《<诗经>二首》中的第二首,它是一首文质兼美的爱情诗。学习它,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瑰宝《诗经》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其它诗歌奠定了基础。二、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但受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

2、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三、说目标根据《语文课标》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并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知识与能力: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了解诗歌内容。2、过程与方法:品析语句,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诗中执着追求的精神,树立健康的人生观。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诗词,领悟古典文化的魅力,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3、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熟读成诵,感受诗中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学生以前接触不多,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本课的难点定为: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艺术美四、说教法、学法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故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注重他们自身的理解,感悟和提高。而教师则充当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基此,(一)选择以下教法:1、读书指导法,古诗文的教学重在诵读,因此在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时,教师要予以字音、节奏、韵律、情感等方面的指导,使学生读出美感,读出韵味。2、点拨质疑法:这是我采用的最

4、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点拨,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讨论,从而避免过多过杂的讲解。3、练习法,学完本首诗以后,用小练习检测学生对该诗的掌握情况,从而也检测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二)学法《语文课标》提出要注重诵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把本课的学法定为: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1、朗读法,古诗文重在多读,读出节奏感,读出韵律美,这样更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易背诵。2、合作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主题时通过注释、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五、说教

5、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1、复习检测检测的主要内容为《诗经》的相关知识及《关雎》的背诵,设置此环节的目的是做好与上节课内容的衔接,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学情并做有效的指导。2、导入新课《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所以我采用了简洁优美的语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经》的第一章,感受到了《诗经》的艺术美,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中的另一篇《蒹葭》,来聆听华夏先民们朦胧的吟唱,感受主人公的那份执著的精神。3、整体感知,落实标1(1)多种形式朗读此环节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方式

6、,同时生生、师生互评。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设置此环节,目的不仅训练了朗读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典文学的韵味,以读促理解,从而达成本课的教学重点。(2)结合注释,感知文意首先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侧重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在合作交流中也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然后采用学生质疑、师生答疑的方式,师生一起解决疑难语句的理解,落实实词,感知文意。这样,使学生在整体感知诗意的同时,又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质疑精神。4、研读赏析,落实标2、3,完成重点,突破难点为了更好地解读诗歌,我共设置了三个问题:(1)本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

7、了怎样的意境?描写的景物有蒹葭、白露、霜、秋水、道路等等,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一个凄清萧瑟、迷离朦胧的意境。在此过程中重点分析蒹葭、白露和道路的特点,归纳出“比兴”的艺术手法在此处的运用,“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来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设置此问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对文章的分析能够由浅入深,掌握“比兴”手法在诗中的运用,从而落实了重点,突破本课的难点。(2)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