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刘长金.ppt

主讲教师刘长金.ppt

ID:57170857

大小:159.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20-08-02

主讲教师刘长金.ppt_第1页
主讲教师刘长金.ppt_第2页
主讲教师刘长金.ppt_第3页
主讲教师刘长金.ppt_第4页
主讲教师刘长金.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主讲教师刘长金.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主讲教师:刘长金第1章 绪论1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2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以解剖学和组织学为基础,同时又是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等的基础,也是临床各课程的基础,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不具备生理学知识就不能正确地认认识疾病。3生理学实验分为急性动物实验(acuteanimalexperiment)和慢性动物实验(chronicanimalexperiment)。急性动物实验是在动物麻醉和制动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可分为

2、再体实验(experimentinvivo)和离体实验(experimentinvitro)。4生理学的研究可分为:1)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2)器官3)系统水平的研究和整体水平的研究。51.1兴奋性生命活动的特征包括新陈代代谢、兴奋性、生殖和适应性。陈代代谢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命活动的维持依赖于陈代代谢的正常进行。兴奋性是指机体具有感受刺激并能产生反应的能力。它对维持生命活动也非常重要。61.1.1刺激与反应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称为刺激。如环境温度的改变、压力变化、体液中的渗透压改变,血液中的氧分压

3、等都可刺激机体,机体作出适应性反应。刺激安性质可分为:物理性刺激,如声、光,电,机械等;化学性刺激,如酸,碱和盐的;生物性刺激,如细菌和病毒等;社会心理性刺激,如情绪波动等。7刺激引起机体反应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刺激强度2)刺激时间3)刺激强度-刺激时间的变化率。此外,适宜刺激引起反应所需能量比非适宜刺激要小的多。8反应是机体对刺激产生的各种变化。反应有两种形式,兴奋和抑制。兴奋指机体接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转为活动或由活动较弱转为活动较强的;抑制是指机体接受刺激后由转为静止或活动或由活动较强转为活动较弱。91.1.2衡量兴奋性

4、的指标-阈值通常固定刺激时间和刺激强度-刺激时间的变化率,用刺激强度作为兴奋性高低的客观指标。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101.1.3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1.绝对不应期细胞在发生一次兴奋后,无论多大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兴奋,这段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2.相对不应期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受刺激可发生兴奋,但刺激强度必需原来的阈强度,这段时间称为相对不应期。3.超常期细胞的兴奋性高于正常,称为超常期;4.低常期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兴奋。111.2人体与环境1.2.1人体的外环境人生活在自然界,所以将自然界称为

5、人体的外环境。人与外环境之间存在两方面的关系。外环境变化对人产生影响;而人的活动又对外环境产生影响。对于人类,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对人体的各种机能的活动产生影响。12自然环境的影响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例会,气温,气压,光照等因素的不断变化构成对人体的刺激,机体必需产生适应性反应,才能维持正常的机体机能。但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例外气温极度升高或降低,仅仅依赖机体的适应性调节是不够的。但人类是可以改变环境以适应自身的需要。131.2.2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机体的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所以

6、,将机体细胞所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internalenvironment).14(二)稳态内环境中的理化因素和性质必需维持相对稳定,才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生理学将内环境中的理化性质和因素维持相对稳定,称为内环境的稳态(homeostasis)或自稳态。15内环境的稳态得以维持相对稳定,是通过机体各种方式的调节得以实现的。实际上,机体的几乎每一器官和系统都参与其调节。生理学中的稳态,目前不仅局限于内环境的稳态,实际上分子水平,器官和整体水平都能进行有效的调节,使各种生理功能维持稳态。161.3人体功能的调节机体

7、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可分为三种:1.神经调节(nervousregulation)2.体液调节(humoralregulation)3.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171.3.1人体功能的调节的调节方式(一)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改变所支配的器官或系统的功能状态,称为神经调节。神经系统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是反射(reflex)。反射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为反射。18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reflexarc)、由感受器(receptor)、传入神经(afferentnerve)、中枢(center)

8、、传出神经(efferentnerve)和效应器(effecter)五部分组成。反射弧的任一部分受损或功能障碍都将使反射功能。19反射可分为1.条件反射(conditionedreflex)2.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reflex)。20条件反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