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之”用法上课讲义.ppt

虚词“之”用法上课讲义.ppt

ID:57239970

大小:9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8-05

虚词“之”用法上课讲义.ppt_第1页
虚词“之”用法上课讲义.ppt_第2页
虚词“之”用法上课讲义.ppt_第3页
虚词“之”用法上课讲义.ppt_第4页
虚词“之”用法上课讲义.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虚词“之”用法上课讲义.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虚词“之”的意义及用法一、动词用在表示处所的词语前,相当于“到”、“去”、“往”。例:①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送孟浩然之广陵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二、代词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例:①具答之。(陶渊明《桃花源记》)②亲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③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件事)”、“这样”“这……事”、“那”、“那样”等。例:①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②属予作文以记之。③曾不能

2、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助词。主要用法有以下两种类型:1、结构助词(1)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作“的”。例:①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③五亩之宅④察邻国之政(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例: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④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3)宾语前置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宾语时

3、,放在动词谓语前。例如:①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③夫晋,何厌之有?(4)定语后置标志。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形容词)放在中心语(名词、代词)的后面。例:①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音节助词。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译。例:①公将鼓之。(左丘明《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蒲松龄《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④树之以桑⑤填然鼓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