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基本范畴培训资料.ppt

道德基本范畴培训资料.ppt

ID:57248536

大小:236.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8-07

道德基本范畴培训资料.ppt_第1页
道德基本范畴培训资料.ppt_第2页
道德基本范畴培训资料.ppt_第3页
道德基本范畴培训资料.ppt_第4页
道德基本范畴培训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基本范畴培训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节善恶第二节良心第三节荣辱第四节幸福第六章道德基本范畴第一节善恶一、善恶是伦理学的核心范畴(一)善恶是道德性质善是指行为、品质所体现的对他人、社会有利的肯定的道德性质;恶是指行为、品质所体现的对他人、社会有害的否定的道德性质。(二)善恶是道德标准(善恶观)善恶是判断人的道德行为价值的最一般的标准,适用于所有对人有利害关系的行为、品质、人格,以及人或社会。善恶由社会来进行评判。如何确立善恶标准?1、善恶标准取决于是否符合社会的利益主要依据为该社会的主流善恶观。2、善恶标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不存在

2、普遍适用、永恒不变的统一善恶观和善恶标准。3、利益是善恶观和善恶标准的基础一般依据:最终有利于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行为,就是善的,反之为恶。(三)行为的道德价值可以依据行为、品质的道德性质来判断它们的道德价值。一种行为或品质具有善的道德性质,就具有道德价值。依据道德标准,进而指导和规范人的行为。二、道德善和道德正当(一)正当与道德正当正当,通常指人的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道德正当,指行为符合最起码、最低的道德要求。正当不正当也是道德标准,主要用于判断和评价行为是否道德。(二

3、)善恶与正当不正当的区别1、性质不同善恶是道德的价值性质,体现行为品质是否具有道德价值;正当不正当是道德的规范性质,体现行为品质是否符合道德要求。2、范围不同善恶的使用范围大于正当不正当。3、意义不同善恶更具有导向意义,正当不正当的规范意义更突出。三、趋善避恶扬善抑恶、趋善避恶是道德的基本要求。(一)树立正确的善恶观1、掌握善恶的一般原则社会主义善恶观:以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衡量标准。2、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二)提高能力,择善而从经过长期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才能不断提高道德判

4、断和选择能力,并将正确的道德选择付诸行动。即择善而行善。(三)恪守道德底线个人方面,要发挥德性、良心、智慧的协同作用社会方面,要加强道德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及奖罚舆论机制。第二节良心何为良心?第二节良心一、良心的内涵和作用(一)良心的内涵1、含义良心,是指人们在道德实践中形成的对他人和社会履行道德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个人意识中各种道德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2、本质良心是社会的客观道德义务的反映,是道德规范从他律向自律转化后,在道德主体的内心深处,以自律准则的形式积淀下来的人的道德自制能力。

5、(二)良心的特点1、社会性、阶级性良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处于不同阶级和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对良心的认识也有所不同。2、主观性、个性化个人的良心对动机的善恶、行为的正当与否,是以直觉或感受的形式出现的。3、内在性、自觉性良心是人们内心的自觉信念,即使无人监督,也要问心无愧。4、客观性、稳定性良心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反映,而个人由于社会实践所处于不同的社会关系中,经过多种途径接受一定的善恶观念,形成良心,不易改变。(三)良心的作用1、良心使

6、人们倾向于善的动机和正当的行为,形成扬善抑恶的自我道德调控机制2、良心指导人的道德行为,完善人的道德生活。二、良心与德性(一)德性德性是指道德的品质或善的品质,是个人特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结合,是人的道德人格。(二)良心与德性的异同1、区别良心具有调控性,对人的具体行为具有直接的调控作用;德性具有意向性,持久、潜在地影响人的生活2、联系a.相互依存德性从根本上规定着良心发生作用的范围、深度和广度;良心对人的德性具有重要的维护作用。b.互相补充c.相互促进三、坚守

7、良心(一)修养良心良心的修养需要认识、情感、意志的协同作用,需要持续不断地反复实践,从而提高道德水平与人生境界。(二)自律自律即在道德上自我约束“慎独”“道者也,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大学》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三

8、)遵良心行事1、行为前,根据良心的指引进行正确的行为选择;2、行为中,接受良心的监督;3、行为后,尊重良心的道德评价。第三节荣辱一、道德荣誉与道德耻辱(一)含义道德荣誉是社会对人们履行了某种义务行为所给予的肯定性确认和赞赏性评价,以及行为者由此产生的价值认同和情感满足。道德耻辱是社会对有害于社会或他人的行为给予的道德否定或贬斥,以及行为者由此产生的自责态度和羞耻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