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反思.doc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反思.doc

ID:57254585

大小:1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8-07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反思.doc_第1页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反思.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反思交口三中金婷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全文共分为三个子目,分别为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这三目之间在逻辑上为因果关系,设计的意图之一就是要向学生渗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唯物史观。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按部就班的去授课的话,虽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但我认为这样处理将会有诸多不便:知识理论性较强,晦涩难懂。即使我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给学生渗透,恐怕结果是耗时不少,收效甚微。既如此,我可不可以不那么“循规蹈矩”,可不可以去“另辟蹊径”?不尝试又怎么能知道不可呢!于是,就有了这节课大致的设计思路:由“楚王问鼎”的故事

2、直接导入第三目诸侯争霸。通过设计问题,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去了解春秋争霸的史实及其影响,在此基础上继续追问,“既然诸侯争霸战争对百姓是灾难,为何他们还要争霸?”学生自然能说出“王室衰微”,就势导入第二目王室衰微。“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室衰微?”在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对比西周初年的分封制,学生不难得出:分封制逐步瓦解的结论。此时,继续追问:“又是什么造成了分封制的瓦解?”,顺利进入第一目的学习。本目主要是设置小情境,让学生明白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石器木器等工具相比,劳动效率明显提高,生产力水平迅速发展,进而动摇了分封制的根基。通过这种“剥洋葱”式的方式,追根溯源,结合板

3、书呈现,学生一目了然明白诸侯争霸的根本原因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这样整个子目之间的关系,知识的框架就完整构建出来了,并且本课唯物史观的渗透也基本避免赤裸裸的“硬塞”。当然,通过几节课的课堂实践,也确实证明我这样的设计思路是可行的,最起码与以前“按部就班”的思路相比,这堂课,实施起来教学环节更流畅,也更益于学生接受。不足之处就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是要进行适当取舍,语言表达的准确度,严谨性也需要强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