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英秀》教案席浩洋.doc

《梨园英秀》教案席浩洋.doc

ID:57270724

大小:1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8-08

《梨园英秀》教案席浩洋.doc_第1页
《梨园英秀》教案席浩洋.doc_第2页
《梨园英秀》教案席浩洋.doc_第3页
《梨园英秀》教案席浩洋.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梨园英秀》教案席浩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梨园英秀》授课教师:席浩洋学校:江苏省南京市谷里中心小学年级:五年级【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歌曲《梨园英秀》【教材分析】《梨园英秀》是一首具有戏曲风格的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孟庆华先生作词、作曲。歌曲融合了锣鼓经、念白、戏曲音调和流行音乐节奏等元素。歌曲为宫调式,4/4拍。有说、有唱,模仿戏曲的旋律走向与起伏,特点非常鲜明。在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一段锣鼓经作为前奏,歌唱的形式模仿锣鼓经的演奏。第二部分,数板式的说唱。第三部分,回到戏曲风格的歌唱,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特别是京剧音乐的素材,并与流行歌曲节奏相结合,显得新鲜,亲切、生动活泼

2、。【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具有戏曲音乐风格的歌曲《梨园英秀》,了解歌曲中戏曲的元素与风格,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2.通过对锣鼓经的了解,念白的学习,身段动作的模仿,初步感受戏曲音乐的风格和韵味。3.通过拓展相关戏曲知识与流行音乐元素,引导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祖国戏曲文化和戏曲音乐。【重点】学唱《梨园英秀》,了解戏曲及流行音乐元素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点】1.戏曲的演唱风格。2.念白部分多次出现的两拍附点及切分节奏。3.第三部分出现的八分休止符:0XX︱0XX︱自古台前人间苦练解决方法:1.教师示范及运用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部分乐段的教唱,学生模仿的形式感受及体验

3、戏曲的演唱风格。2.运用通感的方式,将不同长短的歌词转化为谱面上不同大小的歌词,听觉转化为视觉,直观的感受念白节奏的变化,加强对节奏的理解与掌握。3.身段动作在休止处加入,变向解决八分休止符的节奏难点。【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钢琴、吉他、锣、鼓、大锣、小钹【教学过程】一、戏曲元素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观看视频,了解传统戏曲中的打击乐器。2.跟着锣鼓音乐走圆场并模仿戏曲身段动作。3.示范打击乐器的演奏。4.分配乐器,共同为老师伴奏,激发学生兴趣。5.介绍“锣鼓经”概念及“梨园”典故。【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戏曲打击乐器及模仿身段动作,拓展学生对戏曲打击乐的了解,并初步感受戏

4、曲音乐的气氛,了解“锣鼓经”的概念。二、欣赏说唱音乐,学习戏曲念白。1.欣赏周杰伦《双截棍》,初步了解Rap,。2.引入念白,初次聆听感受。3.分析“念白”谱面歌词规律,解决难点节奏。4.接龙对唱,整体学习。5.学习戏曲名词“南昆北曲东柳西梆、生旦净丑”。6.加入对歌词的理解,带着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7.融合流行音乐元素bbox,为歌曲伴奏。8.学习bbox并分组表现,感受流行音乐节奏与戏曲元素的融合。【设计意图】:通过rap、bbox与歌曲《梨园英秀》戏曲元素的对比与融合,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并表现歌曲。其次,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更多的是流行音乐,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

5、学习兴趣。三、了解歌曲结构,学习戏歌演唱。<一>了解歌曲结构,整体聆听感受。1.编创歌词,初次聆听第三部分旋律。2.作品介绍,聆听全曲,整体感受。【设计意图】:1.通过编创歌词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并初次聆听歌唱部分的旋律。2.通过作品介绍,聆听全曲,了解全曲结构,初步感知全曲演唱风格、速度。同时,第三部分旋律与全曲的聆听,也为下一环节歌曲第三部分的学习做更好的乐感铺垫。<二>学习戏歌演唱,感受戏曲风格。1.口口相传,模仿戏曲风格。(1)乐谱学习,感受旋律走向。(2)口口相传,模仿戏曲腔调。2.感受帮腔,分组帮腔演唱。(1)介绍帮腔概念,初步感受帮腔。(2)

6、分组帮腔,并完整演唱第三部分。(3)加入身段动作,解决节奏难点,并感受戏曲韵味。【设计意图】:1.戏曲的传承离不开口口相传的方式,乐谱并不能表达出戏曲中所有的韵味及声腔。因此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戏曲演唱的韵味及腔调。2.通过对帮腔的了解,拓展戏曲知识,切身参与体验,并轻松有趣的学习好歌曲。四、完整演唱,精彩呈现。1.演唱全曲,调整歌唱状态,巩固歌曲演唱与表现。2.完整表现全曲。【设计意图】:演唱全曲,感受歌曲整体结构、风格。通过唱、念、动作身段、帮腔等形式更好的演唱与表现歌曲。五、戏曲欣赏,拓展视野。欣赏《红灯记》选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7、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戏曲的韵味与风格,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戏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