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注册规划师考试原理培训(上)

2011注册规划师考试原理培训(上)

ID:5729010

大小:4.03 MB

页数:219页

时间:2017-12-05

2011注册规划师考试原理培训(上)_第1页
2011注册规划师考试原理培训(上)_第2页
2011注册规划师考试原理培训(上)_第3页
2011注册规划师考试原理培训(上)_第4页
2011注册规划师考试原理培训(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注册规划师考试原理培训(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曹珊博士2011.8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城乡规划体系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城市详细规划镇、乡和村庄规划其他主要规划类型城市规划实施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城市与城市发展1.1城市与乡村1.1.1掌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1.1.2熟悉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1.2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1.2.1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1.2.2熟悉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1.2.3熟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1.3城镇化及其发展1.3.1熟悉城镇化的含义1.3.2熟悉城镇化发展的基

2、本特征1.3.3熟悉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当前状况1.4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的关系1.4.1熟悉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1.4.2熟悉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4.3熟悉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4.4熟悉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1个掌握、10个熟悉和1个了解)城市的概念与内涵城市的概念城——城堡,具有防御功能,为防备野兽伤害及其他部落袭击而筑。市——市场,拥有商品交换的商业功能。随后,城、市功能的合二为一,逐渐形成了城市。城市——是非农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

3、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同时也明确了,这一定义对城市的理解依然是有局限性的,依然是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城市的概念与内涵城市的基本特征概念相对存在要素聚集发展的动态化和多样化系统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当今城市地域的新类型大都市区:美国/反映大城市及其辐射区域在美国社会生活中不断增长的事实。大都市带:大都市带是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地域空间组织形式,是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简·戈特曼(法国地理学家1957年)全球城市区域:在全球化高度发展

4、的前提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由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空间现象。城市的概念与内涵城市与乡村城市与乡村的差别与联系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集聚规模生产效率生产力结构职能差异物质形态差异文化观念差异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物质联系、经济联系服务联系、技术联系人口迁移联系、社会作用联系组织关系城市与乡村城乡划分与建制体系城乡聚落划分渐变的、交错的城乡边界划分的难度我国城市建制体制多层次的建制按照人口规模划分特大城市>100万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按照建制

5、划分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25个地级市280余个县级市370余个城市与乡村我国城乡发展的总体现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基本历程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城乡结构“二元化”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失衡城市与乡村我国城乡发展的总体现状科学发展观与城乡统筹统筹城乡经济资源统筹城乡政治资源统筹城乡社会资源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主要动因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科技革命与创新全球化与新经济城市文化特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农业社会的城市工业社会的城市后工业社会的城

6、市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1)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2)从平面空间环见到立体空间环境。(3)从生产型城市空间到生活性城市空间。(4)从分离的均质城市空间到连续的多样城市空间。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经济与技术因素(4)政策制度因素城市化及其发展城镇化的基本概念城镇化的基本概念与内涵有形城镇化无形城镇化城市化及其发展城镇化的基本概念城镇化的水平的测度普遍接受的:人口统计学指标(城镇常住人口占区

7、域总人口比重的指标)计算公式:PU=U/P其中:PU——城市化水平或城镇化率U——城镇常住人口P——区域总人口城市化及其发展城镇化的机制与进程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1)农村剩余贡献(2)工业化推进(3)制度变迁促进(4)市场机制导向(5)城乡规划调控(6)生态环境诱导与制约的双重作用。两个方面。(7)比较利益驱动。决定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规模的两种基本力: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城市化及其发展城镇化的机制与进程城镇化的基本阶段(1)集聚城镇化阶段(2)郊区化阶段(3)逆城镇化阶段(4)再城镇化阶段城市化及其发展中国城镇

8、化的历程与现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镇化的总体历程(1)启动阶段(1949~1957年)(2)波动发展阶段(1958~1965年)(3)停滞时期(1966~1978年)(4)城镇化快速增长阶段(1979-年)城市化及其发展中国城镇化的历程与现状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1)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2)商品短缺时期以乡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