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门结构与操作课件.ppt

舱门结构与操作课件.ppt

ID:57290289

大小:1.38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8-10

舱门结构与操作课件.ppt_第1页
舱门结构与操作课件.ppt_第2页
舱门结构与操作课件.ppt_第3页
舱门结构与操作课件.ppt_第4页
舱门结构与操作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舱门结构与操作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何梅舱门结构与操作教学目标熟悉飞机舱门设备;掌握舱门设备的操作方法;掌握舱门设备操作的注意事项。1、红带子:用于提示滑梯杆与地板支架是否连接。2、观察窗:用于观察飞机外部情况时使用。3、门把手:开关门时的开关手柄。4、滑梯包:应急滑梯的存放处。5、滑梯杆:紧急撤离时与地板支架连接,开门后可将滑梯释放并充气。6、手柄:辅助开、关门。7、黄色警示带:当客梯车或其它外接设备尚未完全与飞机对接时,黄带子起到为工作人员和旅客提供安全警示的作用。8、阵风锁:当机门打开时,起到固定机门的作用。一、舱门结构1、观察窗及红色警示带:用于观察门外情况

2、,以及示意滑梯杆与地板支架是否连接,滑梯杆与地板支架相连时红带子斜挂于机门观察窗处。2、开启手柄:按箭头方向操作开启手柄即可开门。3、滑梯包:内有滑梯包组件一套。4、滑梯杆及地板支架滑梯杆:连接滑梯与机体地板支架:滑梯杆存放装置,预位时使用。二、舱门结构功能滑梯包在正常状况下其压力指针应指向区域。绿色绿色滑梯杆滑梯杆地板支架舱门舱门上侧以及左右都设有辅助手柄舱门左侧辅助手柄舱门上的辅助手柄舱门右侧辅助手柄黄色警示带:位于每个机门左侧门框,当客梯车或其它外接设备尚未完全与飞机对接时,黄带子起到为工作人员和旅客提供安全警示的作用。A.

3、拉出式(737-700、800):位于每个机门左侧门框内使用方法:拉出阻拦绳,将其挂在舱门另一侧挂钩上。B.按扣式(737-300、400):位于每个机门左侧门框附近壁板上。使用方法:解开搭扣,将其挂在舱门另一侧挂钩上。向下按压扳机式1向上按压扳机式2向下按压弹簧式3向上抬起滑块式4阵风锁:当机门打开时,起到固定机门的作用。其中:第1种和第2种配备于L1和R1门第3种和第4种配备于L2和R2门向下按压扳机式位置:位于舱门的上部导向臂上。解除方法:扳机一旦按下,阵风锁即解除,随即可以关闭舱门。无需一直按压。向上按压扳机式位置:位于舱

4、门的上部导向臂上,此种构型比较少见。解除方法:向上按压扳机,阵风锁即解除,随即可以关闭舱门。无需一直按压向下按压弹簧式位置:位于舱门的上部导向臂上。解除方法:当关闭装置弹簧式阵风锁的舱门时,需一手按住阵风锁,一手关舱门,当舱门松动能往回拉时,方可松开阵风锁。因装配有此类阵风锁的舱门在关闭时需双手操作,所以操作时需要注意将身体的重心靠后,以免发生危险。向上抬起滑块式注意:该阵风锁构型在导向臂上无解除机构。位置:位于舱门一侧门框上,此种构型比较少见。解除方法:一手将滑块往上提,一手回拉舱门,当舱门松动时,松开滑块,拉回舱门。注意操作时

5、将身体重心靠后,以免发生危险。三、注意事项1、乘务员在操作舱门前确认阵风锁的操作方式,按标准程序作业;2、在开启舱门前,应一手紧握舱门把手,待舱门推开后,另一手紧握舱壁把手,始终保持身体重心;3、在关闭舱门前,应一手紧握舱壁把手,另一手解除阵风锁,始终保持身体重心;4、乘务员操作舱门时应集中注意力,独立完成,严禁替代操作。小测验1、请说出以下设备的作用红带子:观察窗:门把手:滑梯包:滑梯杆:手柄:黄色警示带:阵风锁:用于提示滑梯杆与地板支架是否连接。用于观察飞机外部情况时使用。开关门时的开关手柄。应急滑梯的存放处。紧急撤离时与地板

6、支架连接,开门后可将滑梯释放并充气。辅助开、关门。当客梯车或其它外接设备尚未完全与飞机对接时,黄带子起到为工作人员和旅客提供安全警示的作用。当机门打开时,起到固定机门的作用。小测验2、关门:确认舱门处无任何障碍物,松开阵风锁;另一只手握住舱门上的操作手柄,将门拉向门口,顺时针转动门把手到关位,门即关好。关好后确认是否夹住物品。3、滑梯操作程序:乘务长通过公共广播形式发布滑梯操作口令;各号位乘务员进行舱门滑梯操作;互检确认;乘务长通过内话系统确认;2号乘务员通过内话系统向乘务长回复口令;4.滑梯的预位流程:将红色警示带斜跨于观察窗上

7、方;将滑梯杆放入地板支架内内。5.开门:滑梯杆从地板支架上取下,挂在机门挂钩上,将红带子平放于观察窗上方;确认舱门外无任何障碍物;将门把手逆时针转向开位,门离开门框。将门向外推,推到与飞机机身平行时,门被阵风锁锁住。门即开好。6.737飞机舱门、滑梯第一负责L1门-(1号乘务员)L2门-(2号乘务员)R1门-(3号乘务员)R2门-(4号乘务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