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原理讲解课件.ppt

铅酸蓄电池原理讲解课件.ppt

ID:57291145

大小:1.46 MB

页数:36页

时间:2020-08-10

铅酸蓄电池原理讲解课件.ppt_第1页
铅酸蓄电池原理讲解课件.ppt_第2页
铅酸蓄电池原理讲解课件.ppt_第3页
铅酸蓄电池原理讲解课件.ppt_第4页
铅酸蓄电池原理讲解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铅酸蓄电池原理讲解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铅酸蓄电池第一节铅酸蓄电池基本知识作用:是贮存太阳能电池方阵受光照时所发出电能并可随时向负载供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对蓄电池的基本要求是:①使用寿命长;②自放电率低;③深放电能力强;④充电效率高;⑤少维护或免维护;⑥工作温度范围宽;⑦价格低廉。一、铅酸蓄电池的发展铅酸蓄电池是1859年卡斯通和普朗特(Gaston&Plante)发明的。他们用两片铅片作电极,中间隔以橡皮卷成的细螺旋作隔板,浸在10%的硫酸(H2SO4)溶液(密度1.06g/cm3)中,构成一个铅酸蓄电池。由于它的主要原料是铅和酸,因而称为铅酸蓄电池或简称为铅蓄电池。1906年,普朗特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一个由9个单体电池

2、构成的铅酸蓄电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铅蓄电池——普朗特电池。但普朗特电池存在着电极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化成时间相当长、电池放电容量不大等问题,所以没有获得工业上的应用。铅的氧化物和硫酸混合可制成膏剂——铅膏,涂在铅片上可大大缩短化成时间,电极利用率和电池放电容量也大为提高。1881年,富尔(Faure)发明了涂膏式极板,但它的一个严重缺陷是铅膏容易从铅板上脱落。1881年末,有人提出了栅形板栅的设计,即将整体的平面铅板改成多孔板栅,将铅膏塞在小孔中。这种极板在保持活性物质不脱落方面比整体平面铅板好。1882年,以铅锑合金(Pb—Sb)作板栅,增强了硬度。铅粉、铅膏、合金板栅作为现代铅酸蓄电

3、池极板结构就此确定下来。传统的浇铸方式是将熔融的铅液注入板栅模具中铸造而成。一般是一次铸成2片板栅,因凝固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下。另外,1mm以下的薄型板栅铸造成形有一定的难度。但这种模具也有体积小、便于倒班、成本低、设计灵活等优势。板栅的制造1910年开始,铅酸蓄电池生产得到充分发展。1957年原西德阳光公司制成胶体密封铅酸蓄电池并投入市场,标志着实用的密封铅酸蓄电池的诞生。原因:一是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用于启动、照明和点火的蓄电池的发展;其次是电话业采用铅酸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并要求安全可靠又能使用多年,使得蓄电池开始广泛用于汽车、铁道、通信等工业。1971年美国Gates公司

4、生产出玻璃纤维隔板的吸液式电池,这就是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VRLA电池)。VRLA电池商业化应用30年来,尽管出现过一些问题,如漏液、早期容量损失、寿命短等,曾一度引起人们的怀疑,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其设计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沿用至今。二、VRLA电池的结构和原理(一)结构负极板隔板正极板壳体采用耐酸、耐热和耐震的硬橡胶或聚丙稀塑料制成整体式结构,壳体内分成6个互不相通的单格,每个单格内装有极板组和电解液组成一个单格的蓄电池。壳体的底部有凸起的筋,用来支撑极板组,并使极板上脱落下来的活性物质落入凹槽中,防止极板短路。壳体(1)极板(板栅):以铅锑合金为骨架,上面紧密地涂上铅膏,经过化

5、学处理后,正、负极板上形成各自的活性物质,正极的活性物质是PbO2,负极的活性物质是海绵铅,在成流过程中,负极被氧化,正极被还原,负极板一般为深灰色,正极板为暗棕色。(2)隔板:隔板有水隔板、玻璃纤维隔板、微孔橡胶隔板、塑料隔板等,隔板的作用是储存电解液,气体通道,使正、负极间的距离缩到最小而互不短路;隔板可以防止极板的弯曲和变形,防止活性物质的脱落,要起到这些作用,就要求隔板具有高度的多孔性、耐酸、不易变形、绝缘性能要好,并且有良好的亲水性及足够的机械强度。(二)主要零部件及作用(3)电解液:铅酸蓄电池一律采用硫酸电解质,是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必需条件。对于胶体蓄电池,还需要添加胶体,以

6、便与硫酸凝胶形成胶体电解质,此时硫酸不仅是反应电解质,还是胶体所需的凝胶剂。一定浓度的硫酸配比一定浓度的硅凝胶,即成为软固体状的硅胶电解质。碱性蓄电池的电解液是22%~40%浓度的氢氧化钾溶液。(4)电池槽及槽盖:蓄电池外壳,它为整体结构,壳内由隔壁分成三格或六格互不相通的单格;其底部有突起的肋条,用来搁置极板组;肋条间的空隙用来堆放从极板上脱落下来的活性物质,以防止极板短路。槽的厚度及材料直接影响到电池是否鼓胀变形。外壳材料一般是用橡胶或工程塑料,如PVC或ABS槽盖。(三)基本反应原理当用连有电流计的导线连接两极时,可以观察到三个重要的现象:Zn棒逐渐溶解,铜棒上有气体溢出,导线中

7、有电流流过此反应的实质是:ZnZn2++2e-(氧化反应)2H++2e-(还原反应)H2组成蓄电池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把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过程(氧化过程)和得到电子的过程(还原过程)分割在两个区域进行;二是物质在进行转变的过程中,电子必须通过外线路。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包括放电过程和充电过程。(1)放电过程负极板:一方面铅板有溶于电解液的倾向,因此有少量铅进入溶液生成Pb2+(被氧化)而在极板带负电;另一方面,由于Pb2+带正电荷,极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