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钾法测定COD课件.ppt

高锰酸钾法测定COD课件.ppt

ID:57291715

大小:41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8-10

高锰酸钾法测定COD课件.ppt_第1页
高锰酸钾法测定COD课件.ppt_第2页
高锰酸钾法测定COD课件.ppt_第3页
高锰酸钾法测定COD课件.ppt_第4页
高锰酸钾法测定COD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锰酸钾法测定COD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锰酸钾法测定COD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与重铬酸钾氧化法。高锰酸钾(KmnO4)法,氧化率较低,但比较简便,在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对比较值时,可以采用。重铬酸钾(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COD测定较易且快,但由于氧化剂的种类、浓度、氧化条件有所不同,导致可氧化物质的氧化效率也不相同,故同一水样采用不同检测方法时,所得COD值也有所差异。在送检水样时,应注意选定统一的测定方法,

2、以利分析对比。有机物对工业水系统的危害?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水在通过除盐系统时会污染离子交换树脂,特别容易污染阴离子交换树脂,使树脂交换能力降低。有机物在经过预处理时(混凝、澄清和过滤),约可减少50%,但在除盐系统中无法除去,故常通过补给水带入锅炉,使炉水pH值降低。有时有机物还可能带入蒸汽系统和凝结水中,使pH降低,造成系统腐蚀。在循环水系统中有机物含量高会促进微生物繁殖。因此,不管对除盐、炉水或循环水系统,COD都是越低越好,但并没有统一的限制指标。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COD(DmnO4法)>5mg

3、/L时,水质已开始变差。化学需氧量(COD)的缺点?COD化学需氧量,其优点能够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并且测定时间短,不受水质的限制,缺点不能象BOD测定那样,表示出所消耗的氧量.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另外还有许多无机物被氧化,并全部代表有机物含量.化学需氧量(COD)与生化需氧量(BOD)的关系?BOD生化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是在指定的温度和时间段内,在有氧条件下由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降解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量.一般将有机物完全降解需要100天.实际采用20℃下20天的生化需氧量BOD20为代表

4、。往往在生产应用20天时间太长,不利用指导生产工艺,对于城市污水。其BOD5大约为BOD20的70%--80%。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城市中的污水中COD>BOD。两者之间的差值大致为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在城市污水中BOD/COD的比值作为可生化性指标。当BOD/COD≥0.3时可生化性较好,适应于生化处理工艺。在工业废水中大部分BOD/COD<.03以下,所以可生化性差.必须进行调值后才可进行生化处理COD和BOD都是表示废水中有机物的一个指标.BOD是用生物分解有机物时的好氧量来表示废水

5、中有机物的.通常人们都认为BOD是表示可以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但这里有一些误解:由于测BOD的条件与实际运行的条件完全不同,因此不能简单的用COD-BOD来表示不可降解的有机物,这是没有道理的.另外实际系统中对有机物的去除包括了许多过程,不仅仅是生物的降解过程.实际中采用BOD/COD来表示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是按照实际的经验来考虑的,这里不能形而上学的将BOD和COD的概念简单的用于实际情况.COD高的危害是什么?当COD很高时,就会增加处理工艺的负荷,对于工艺要求也相应的增加,同时出水很难保证,(

6、以上是在有处理装置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处理装置的直接排放进入自然水体的情况,你应该听说过小的造纸等企业的偷排行为,就会造成自然水体水质的恶化,原因在于,水体自净需要把这些有机物给降解,COD的降解肯定需要耗氧,而水体中的复氧能力不可能满足要求,水中DO就会直接降为0,成为厌氧状态,在厌氧状态也要继续分解(微生物的厌氧处理),水体就会发黑、发臭(厌氧微生物是看起来很黑,有硫化氢气体生成)。说到底危害就是进入自然水体,破坏水体平衡,造成除微生物外几乎所有生物的死亡,进一步影响周边环境。采用重铬酸钾(K2C

7、r2O7)作为氧化剂测定出的化学耗氧量表示为CODcr。COD消减量是什么?有机污染物排放量一般以COD计算,就是说COD消减量可以理解成有机污染物消减量。消减量一般是以吨记,指的是处理后减少的量,减排后减少的量。比如某工厂年排放有机污染物(COD),1000万吨,经采用先进技术后排量减少至600万吨,那么这一年消减量就是400万吨,若第二年继续技术革新,排量减少至500万吨,那新增消减量就是100万吨。如果排放的污染物全部被处理,那么排放量就和消减量相等。什么是CODC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