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热分析法课件.ppt

差热分析法课件.ppt

ID:57295829

大小:674.5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20-08-10

差热分析法课件.ppt_第1页
差热分析法课件.ppt_第2页
差热分析法课件.ppt_第3页
差热分析法课件.ppt_第4页
差热分析法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差热分析法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差热分析法7/27/20211差热曲线是由差热分析得到的记录曲线。纵坐标是试样与参比物的温度差ΔT,向上表示放热反应,向下表示吸热反应,横坐标为T(或t)。7/27/20212基线:ΔT近似于0的区段(AB,DE段)。峰:离开基线后又返回基线的区段(如BCD)。吸热峰、放热峰峰宽:离开基线后又返回基线之间的温度间隔(或时间间隔)(B’D’)。峰高:垂直于温度(或时间)轴的峰顶到内切基线之距离(CF)。峰面积:峰与内切基线所围之面积(BCDB)。外推起始点(出峰点):峰前沿最大斜率点切线与基线延长线的交点(G

2、)。7/27/20213一、基本原理与差热分析仪差热分析仪的组成加热炉温差检测器温度程序控制仪信号放大器记录仪气氛控制设备7/27/20214二、差热曲线方程为了对差热曲线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从60年代起就开始进行分析探讨,但由于考虑的影响因素太多,以致于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十分复杂,难以使用。1975年,神户博太郎对差热曲线提出了一个理论解析的数学方程式,该方程能够十分简便的阐述差热曲线所反映的热力学过程和各种影响因素。7/27/20215假设:试样S和参比物R放在同一加热的金属块W中,使之处于同样的热力学条件

3、之下。1.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分布均匀(无温度梯度),且与各自的坩埚温度相同。2.试样、参比物的热容量CS、CR不随温度变化。3.试样、参比物与金属块之间的热传导和温差成正比,比例常数(传热系数)K与温度无关。7/27/20216设Tw为金属块温度,即炉温程序升温速率:当t=0时,TS=TR=Tw7/27/202177/27/20218差热分析时,炉温Tw以φ开始升温,由于存在热阻,TS、TR均滞后于Tw,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两者才以φ升温。升温过程中,由于试样与参比物的热容量不同(Cs≠CR)它们对Tw的温

4、度滞后并不同(热容大的滞后时间长),这样试样和参比物之间产生温差△T。当它们的热容量差被热传导自动补偿以后,试样和参比物才按照程序升温速度φ升温。此时△T成为定值△Ta,从而形成了差热曲线的基线。7/27/20219o-a之间是DTA基线形成过程7/27/202110此过程中ΔT的变化可用下列方程描述:当t足够大时,可得基线的位置:7/27/2021111)程序升温速率Φ恒定才能获得稳定的基线;2)CR与CS越相近,ΔTa越小,因此试样和参比物应选用化学上相似的物质;3)升温过程中,若试样的比热有变化,ΔT

5、a也发生变化,因此DTA曲线可以反映出试样比热变化;4)升温速率Φ值越小,ΔTa也越小。7/27/202112基线形成后继续升温,如果试样发生了吸热变化,此时试样总的热流率为:ΔH:试样全部熔化的总吸热量参比物总热流率7/27/202113(一)在峰顶b点处,峰高(ΔTb-ΔTa)与导热系数K成反比,K越小,峰越高、尖,(峰面积几乎不变,因反应焓变化量为定值)。因此可通过降低K值来提高差热分析的灵敏度。7/27/202114(二)在反应终点C,反应终点C以后,ΔT将按指数函数衰减直至ΔTa(基线)7/27/

6、2021157/27/202116(三)将(6-7)式积分整理后得到S:差热曲线和基线之间的面积7/27/202117根据式(6-12)可得出下述结论:1.差热曲线的峰面积S和反应热效应ΔH成正比;2.传热系数K值越小,对于相同的反应热效应ΔH来讲,峰面积S值越大,灵敏度越高。(6-12)式中没有涉及程序升温速率φ,即升温速率φ不管怎样,S值总是一定的。由于ΔT和φ成正比,所以φ值越大峰形越窄越高。7/27/202118DTA曲线提供的信息:峰的位置峰的形状峰的个数三、差热曲线分析与应用7/27/20211

7、97/27/2021201.材料的鉴别与成分分析应用差热分析对材料进行鉴别主要是根据物质的相变(包括熔融、升华和晶型转变等)和化学反应(包括脱水、分解和氧化还原等)所产生的特征吸热或放热峰。有些材料常具有比较复杂的DTA曲线,虽然不能对DTA曲线上所有的峰作出解释,但是它们象“指纹”一样表征着材料的特性。7/27/202121丙酮和对硝基苯肼反应7/27/2021227/27/2021237/27/2021242.材料相态结构的变化检测非晶态的分相最直接的方法是通过电镜观察,可直接观察样品的分相形貌,在扫描

8、电镜分析中还可以进行电子探针分析,这样还可以探明分相中的组成。但电镜分析比较复杂,从制样到分析需要的周期比较长、而用DTA不仅制样简单,而且方便快速。7/27/202125引入CaF2的Na2O-CaO-SiO2系统试样的DTA7/27/2021263.凝胶材料的烧结进程研究7/27/2021277/27/202128四、差热分析的影响因素1.仪器因素:炉子的形状结构与尺寸,坩埚材料与形状,热电偶位置与性能2.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