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练习及答案.doc

爱莲说练习及答案.doc

ID:57300409

大小:2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8-10

爱莲说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爱莲说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爱莲说练习及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爱莲说》练习一、文学常识。1.本文的作者是,字,号,谥号,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大师、兄弟都是他的学生。2.“说”是一种的文体,可以直接或,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3.陶渊明,又名,字,诗人。二、加点词解释。1.水陆草木之花2.可爱者甚蕃3.晋陶渊明独爱菊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濯清涟而不妖7.濯清涟而不妖8.濯清涟而不妖9.不蔓不枝10.不蔓不枝11.香远益清12.亭亭净植13.亭亭净植1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6.可远观而

2、不可亵玩焉1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8.予谓菊19.花之隐逸者也20.花之君子者也21.噫22.陶后鲜有闻23.宜乎众矣24.宜乎众矣三、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问题探究。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2.本文主要采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爱莲说》答案一、文学常识。1.本文的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理学大师程颢、程

3、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2.“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3.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二、加点词解释。1.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2.可爱者甚蕃(多)3.晋陶渊明独爱菊(只)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转折连词,但是、却)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6.濯清涟而不妖(洗)7.濯清涟而不妖(水波)8.濯清涟而不妖(过分艳丽)9.不蔓不枝(生长藤蔓)10.不蔓不枝(生长枝茎)11.香远益清(更加)

4、12.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13.亭亭净植(竖立)1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转折连词,但是、却)1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1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靠近玩弄)1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气词)18.予谓菊(认为)19.花之隐逸者也(隐居避世)20.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21.噫(叹词,表示感慨)22.陶后鲜有闻(少)23.宜乎众矣(应当)24.宜乎众矣(多)三、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

5、益清(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爱好,人应当很多了。四、问题探究。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坦荡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鄙弃。2.本文主要采用的写作手法

6、是什么?(1)象征手法,托物言志。(2)衬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