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练习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及答案

ID:44361817

大小:123.3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1

《爱莲说》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爱莲说》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爱莲说》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爱莲说》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爱莲说》练习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爱莲说》练习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爱莲说》练习题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文学常识及文章结构填空:1、《爱莲说》选自《古代散文选》,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正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二•基础字词3、给下面的字注音。蕃(fdn)淤(yu)濯(zhud)涟(lidn)亵(xi直)噫(yI)4、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语。①可爱者甚螯(多)②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香远益清(更加清香)④亭亭净植(树立)◎濯清涟而丕妖(洗涤)(美丽而端庄)⑥不可亵玩焉(玩弄)G隐逸

2、(隐居者、隐士)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⑨君子(品德高尚的人)砂陶后璧有闻(少)0同予者何人?(我)©宣乎众矣(当)5、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D)A.何: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都是疑问代词)••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都是可以)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都是唯独、只)••D.之:水陆草木之花(的)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取独)••6.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2分)A.陶后鮭有闻芳草璧美(少;新鲜)B.香远益澧漬荣峻茂(清香;水清)C.中通外直指(同“直”)通豫南(空、贯通;通达)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听闻,听到三、翻译下面

3、的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喜欢莲花从淤泥里长出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中间贯通外表挺直,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3)陶后鲜有闻。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香气远播,愈发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近处玩弄。(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欢,当然有很多人了。四•理解性默写:(1)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

4、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5)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6)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8)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9)世人甚爱牡丹的原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五•文章内容理解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

5、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3、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100字左右)守和正直的品德,就会像莲花那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4、《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

6、托物言志)。5、写出莲花的三个别称【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菌苜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