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肌注-知识讲解.ppt

新生儿肌注-知识讲解.ppt

ID:57304821

大小:520.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8-11

新生儿肌注-知识讲解.ppt_第1页
新生儿肌注-知识讲解.ppt_第2页
新生儿肌注-知识讲解.ppt_第3页
新生儿肌注-知识讲解.ppt_第4页
新生儿肌注-知识讲解.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生儿肌注-知识讲解.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生儿股外侧肌肉注射卢慧瑜学习目标1、新生儿肌肉注射的部位2、注射器和针头的选择3、注射时的体位及注意事项5、操作规程4、注射部位硬结的预防及处理肌注部位的选择最理想的注射部位:股外侧肌(适用于多次注射或2岁以下幼儿注射)其次: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常用于新生儿)、上臂三角肌2、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取大腿中段外侧。此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注射范围广,适用于多次注射或2岁以下幼儿注射。3、上臂三角肌自肩峰下2~3横指处(小儿以自己手指为准)约肩峰下1.5cm处,即为上臂三角肌注射区域此处肌肉较薄,只可做小剂量注射。注射器与针头的选择根据药液粘稠度、刺

2、激性强弱及药量多少等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对于注射药量不足1ml者可选择1ml注射器,1ml注射器针柄长度为1.8cm左右,不致进针过深,针头较细对组织的损伤较小(适合新生儿)合适的体位·新生儿肌注时采用屈体位,即四肢屈曲交叉于胸前,可能使其感觉安全、舒适。·一般患儿均采取俯卧位(家长夹住患儿并固定好患儿的腰及上肢防止患儿手触摸针头污染注射区,避免划破患儿的手及臀部的皮肤)。操作规程1、护士自身常规准备2、备齐用物:注射盘、注射卡、注射器、针头、根据医嘱准备药物3、评估新生儿(避开瘢痕、硬结,使肌肉完全放松)、环境4、核对解释,取得家长的配合5、选择恰当的

3、体位,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常规消毒6、再次核对,并抽吸药液,排尽空气7、操作方法(臀中肌):选择新生儿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新生儿手指)处常规消毒,左手拇指及食指捏起该处皮肤及肌肉层注射针头应保持垂直角度,中指固定针栓,针头与皮肤呈90°抽吸无回血后,宜快速注射,刺入针梗2/3,操作时注意三快一适中(进针快、注射快、拔针快,捏起皮肤及肌肉用力要适中),拔针后要局部按压1~2分钟8、整理用物,洗手,记录。肌注后硬结的预防原因分析1、未严格无菌操作,消毒不严格导致感染2、未掌握进针快推药快拔针快的原则3、重复穿刺,局部产生瘢痕4、进针未达肌肉层,药液进入脂

4、肪层。因脂肪组织内没有血管,无法吸收药液,在局部产生瘢痕和钙化结节。一般采用4号半针头,新生儿肌注进针约1.5cm深注意事项·护士做好注射前的三查七对工作,务必做到准确无误,防止感染。·肌注过程中,对婴幼儿要固定好,不让其挣扎乱动,以免弄断针头。肌内注射拔针后采用错位按压法。·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进针时针更切勿全部刺入,防止针梗从根部衔接处折断。若针梗折断,速取无菌血管钳取出;若断端全部埋入,速请外科医生处理。需长期注射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选用细长针头。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时,也应选用长针头深注射。多种药物同时注射,注意配伍禁忌。预

5、防1、抽取药液后,注意更换针头,避免因抽取药液导致针头不够锐利。2、选择针头要锐利无钩、不弯曲、型号合适,注射器与针头要衔接紧密。3、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查对制度。皮肤消毒要严格,避免针眼感染。4、光线充足,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用一人按住婴儿膝部。5、注射时排尽空气,新生儿肌肉较薄,进针前用手稍提起注射部位皮肤。针梗不宜全部刺入。发生硬结的处理做好家属宣教,告知其发现硬结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每日沐浴时检查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硬结下次穿刺时,尽量避开上次穿刺部位,避免重复穿刺出现红肿硬结时可用50%硫酸镁加热至40℃热敷新鲜土豆片+湿热敷对预防治疗长

6、期肌注形成的硬结有较好疗效新生儿注射部位的选择,无菌操作以及注射后的护理对预防新生儿肌注后硬肿形成有着重要关系。知识链接错位按压法:肌内注射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肌内注射拔针后采用错位按压法可避免注射处渗血、渗液。方法:肌内注射拔针后用干棉签盖住注射针眼向上或向下稍移位按压,使皮肤上的针眼与被刺的皮下组织发生错位。按压所需时间与力量同常规垂直按压法。优点:操作方便,不增加患者的疼痛感;避免药液(特别是油剂)流出,确保疗效;避免针眼出血,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减少因出血量多时医用材料的浪

7、费·Z型注射法:z-track肌内注射法与常规肌内注射法的注射过程相比,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注射前以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使待注射部位皮肌及皮下组织朝同一方向侧移(皮肤侧移1-2cm左右)绷紧固定局部皮肤,维持到拔针后迅速松开,此时侧移的皮肤和皮组织位置复原,使针刺通道闭合,原先垂直的针刺通道即变成Z型故称之为z-track肌内注射法。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