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分法曲线正矢计算.doc

中分法曲线正矢计算.doc

ID:57313344

大小:15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8-11

中分法曲线正矢计算.doc_第1页
中分法曲线正矢计算.doc_第2页
中分法曲线正矢计算.doc_第3页
中分法曲线正矢计算.doc_第4页
中分法曲线正矢计算.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分法曲线正矢计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曲线正矢计算曲线是线路薄弱环节之一,曲线圆顺度(正矢变化)不好是造成外股钢轨侧面不均匀磨耗、水平方向晃车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曲线圆顺度的管理。一、正矢测量方法1、为了更好地做好曲线的圆顺度,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增加正矢测点,即正矢测点按照5米点进行设置,正矢检查用20米弦按照5米测点平推、一弦一量的方式进行。如下图所示:2、曲线正矢测点分为大桩(用F表示)和小桩(用f表示),两个相邻大桩点之间的距离为10m,两大桩间中点处(距相邻大桩为5m)设置小桩。二、正矢测点布置1、正矢测点计算一般的曲线技术资料中标

2、注的曲线全长均是指线路中心的长度,而实际测量正矢是测量的曲线外股(上股),由于外股钢轨的长度要比线路中心线的长度长,因此在进行正矢测点布置时要考虑曲线外股伸长量。曲线外股相对于线路中心线的伸长量△L=[S×(L+Ly)÷2R]÷2(L—曲线全长Ly—圆曲线长S--1500mmR—曲线半径)曲线外股全长Lw=L+△L曲线正矢测点(大桩)数=(Lw÷10)+2(分桩数为奇数,则QZ点位于大桩上;分桩数为偶数,则QZ点位于小桩上)(曲线外股全长Lw取个位数及其后面的数为△K)ZH点处直线侧外距:甲=(10-△K)

3、÷2ZH点处缓和曲线侧内距:乙=10-甲圆曲线正矢:Fy=50000÷R(弦绳长20米时)缓和曲线正矢递增量fd=Fy÷(Lh÷10)(Lh:缓和曲线长)举例说明:曲线起点k115+768.97曲线终点k116+037.91曲线半径R=1200m曲线全长268.94m第一缓和曲线长100m第二缓和曲线长100m计算过程如下:曲线外股伸长量△L={S×[(L+Ly)÷(2R)]}÷2={1500×[(268.94+68.94)÷(2×1200)]}÷2=105.59mm=0.1056m曲线外股全长Lw=L+△

4、L=268.94+0.1056=269.046m曲线正矢测点(大桩)数=(Lw÷10)+2=269.046÷10+2=26.9046+2=28.9046即该曲线正矢测点(大桩)为28个点,QZ点位于小桩上。曲线外股全长Lw取个位数及其后面的数为△K,△K=9.046ZH点处直线侧外距:甲=(10-△K)÷2=(10-9.046)÷2=0.477mZH点处缓和曲线侧内距:乙=10-甲=10-0.477=9.523mHY点处缓和曲线侧内距:100.031-乙=100.031-9.523=90.508,(100.

5、031是一端缓和曲线的伸长量=[1500X(一端缓和曲线长度/2R)]/2取为丙=0.508mHY点处圆曲线侧外距:丁=10-丙=10-0.508=9.492m3、曲线正矢点的布置采用中分法,曲线始终点均设破桩;当第一、第二缓和曲线长相等时,从曲中点分开后,其两侧的正矢点及正矢值、破桩距离均是对称的。此曲线中点(QZ点)位于小桩上,其正矢点的布置方法如图2-1所示:图2-1缓和曲线上各大桩点正矢:ZH点处内距B1=9.523m(图2-2)Fy=50000÷1200=41.67≈42mm缓和曲线正矢递变率fd

6、=Fy÷(100÷10)=42÷10=4.21F=fd×(B1/10)3÷6=4.2×(9.523/10)3÷6=0.6≈1mm2F=fd×((1+B1/10)3-2(B/10)3)÷6=4.2×((1+9.523/10)3-2×(9.523/10)3)÷6=4mm3F=(1+0.9523)×4.2=8mm4F=(2+0.9523)×4.2=12mm5F=(3+0.9523)×4.2=17mm6F=(4+0.9523)×4.2=21mm7F=(5+0.9523)×4.2=25mm8F=(6+0.9523)×

7、4.2=29mm9F=(7+0.9523)×4.2=33mm10F=(8+0.9523)×4.2=38mm图2-2图2-3HY点处外距B2=9.492m(图2-3)11F=Fy-fd×((2-B2/10)3-2×(1-B2/10)3)÷6=42-4.2×((2-9.492/10)3-2×(1-9.492/10)3)÷6=41.19≈41mm12F=Fy-fd×(1-B2/10)3÷6=42-4.2×(1-9.492/10)3÷6=42mm缓和曲线上各小桩点正矢:1F与2F间小桩f1=((5+B1)3-2(B

8、1-5)3)×fd÷6000=((5+9.523)3-2(9.523-5)3)×4.2÷6000=2mm2F与3F间小桩f2=f1+△f=2+4.2=6.2≈6mm3F与4F间小桩f3=f2+△f=6+4.2=10.2≈10mm4F与5F间小桩f4=f3+△f=10+4.2=14.2≈14mm5F与6F间小桩f5=f4+△f=14+4.2=18.2≈18mm6F与7F间小桩f6=f5+△f=18+4.2=2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