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有效学法指导.doc

小学数学学科有效学法指导.doc

ID:57325157

大小:16.0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8-11

小学数学学科有效学法指导.doc_第1页
小学数学学科有效学法指导.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学科有效学法指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学科有效学法指导做了一阵课题,结果无疾而终,没能成功,关于学法指导的。学法指导正常的应该是学习方法指导的简称,买了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其中一本就是小学数学学科有效学法指导。买回来自然是在我的办公室书柜中放着,两周前把它拿出来,自习读起来,发现这本书是挂羊头买狗肉,明明是教学方法汇总,不是学法指导,书中罗列了30种学习方法指导,实际上应该叫30种教学方法,就是我们教案中一栏,教学方法是什么。书也有拼凑之嫌,就是定义+适用范围+操作+注意事项+教学案例。前面的4项都很有价值,只有教学案例意义不大,就是教学实录加反思。开卷有益,这本书的30中方法,我和做的一个

2、报告有类似之处,就是关于小学数学常用教学思想,当时我总结出10大教学思想。这里都有涵盖。不过是增加了一些特别的教学方法的介绍,如:启发式教学方法等。1、讲授法:在数学历史的介绍,数学发现、任务传记等,如π的介绍等。2、谈话法: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擅长谈话法,并不直接传授知识和经验。而是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本人寻求正确的答案,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做出错误的回答之后,他也不直接进行纠正,而是提出补充问题,把学生进一步引向谬误,然后促使他认识与改正错误。这种谈话的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法”。这个老师有点小坏。也是领导常用的谈话技巧。3、实验法: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又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有人说:孩子的智慧来至于指尖。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往往智商高,而且理化能力好。但我好像是个例外。在小学,几何课使用较多。4、发现法: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杜威: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掌握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发现法的步骤:1、创设发现情境;2、寻找问题答案;3、交流发现结果;4、小结发现结果;5、运用发现结果。这五步与启发式教学类似,也与很多课堂的流程相同。发现的缺点就是效率不高。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荷兰数学教育家佛莱登塔尔: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犯法就是实行再创造

4、,也就是学生本人要把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领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5、练习法:对题型反复操练,。以养成自动、正确的认知反应的教学方法。一般的,适当的分散练习比过度的集中效果更好,开始阶段,练习的次数要多多些,每次练习的时长不宜过长。然后可逐渐延长练习的时距,每次练习的时间略可增加。6、复习法:看书整理——交流——总结——梳理——综合运用。7、阅读指导法:四会:一要回看例题插图,能比较准确地讲述图意;二要回看标有思维过程的算式,看懂计算方法;三要会看应用题的图示,能根据图示理解题意,搞清数量之间的关

5、系、思考解题方法;四要回看多种练习形式,懂得练习题的要求。应用题教学的阅读指导步骤是:粗读,领略大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细读,理解题中每句话的含义,还可以进行联想,可以由此及彼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精读,根据题意让学生说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根据是什么,最后写出解题过程。8、科学记忆法: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有意记忆又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1、归类记忆法。英语公开课上常用的同类发音归类。2、谐音记忆法。有的时候的顺口溜记忆法。3、比较记忆法,相似单词的对比记忆。4、歌诀记忆法。编的儿歌。5、理解记忆法。Mooncake等单词的记忆。6、规律记忆法。比较多

6、,我举不出来例子。7、列表记忆法,似乎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少见。我们数学课堂上也少见。8、重点记忆法。比较多。9、联想记忆法。多。常见。10、实践记忆法。王欢的课是比较典型的。9、问题导向法: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10、探究教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探究教学法的五步骤: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探究知识过程——探究成果小结——知识迁移拓展。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当把数学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引起矛盾冲突,使

7、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内容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不协调——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激发探究欲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时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手、眼、脑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11、分析与综合法:根据问题找出所需的已知条件就是分析的过程,根

8、据已知条件提出所解决的问题就是综合的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