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说课讲解.ppt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说课讲解.ppt

ID:57327591

大小:1.22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8-12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说课讲解.ppt_第1页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说课讲解.ppt_第2页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说课讲解.ppt_第3页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说课讲解.ppt_第4页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说课讲解.ppt_第5页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说课讲解.ppt_第6页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说课讲解.ppt_第7页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说课讲解.ppt_第8页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说课讲解.ppt_第9页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说课讲解.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说课讲解.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离子反应(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实验⑴]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都不导电,酒精、蒸馏水也不导电。为什么氯化钠在干燥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化合物溶于水电离自由移动的离子外电场作用导电定向移动形成电流Na+Cl-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硫酸溶液、NaOH溶液、NaCl固体、NaCl溶液、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氯化钠晶体Na+、Cl-通过静电作用按一定规律紧密排列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化学键被破坏离子获得能量克服化学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铜和NaOH溶液都

2、能导电,所以它们属于电解质。注意: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进行分类,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硫酸钡难溶于水,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所以硫酸钡不是电解质。注意: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只需具备其中之一)3.CO2溶于水能导电,那么CO2是电解质。注意:必须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自身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才能称其为电解质。注重概念的正确理解!小结:(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2)电解质导电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3)电解质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某些化合物,像SO3、SO2、CO2、NH3,它们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不

3、是电解质。因为它们溶于水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这些电解质能够电离而导电,并非这些化合物本身电离所为。(4)酸、碱、盐、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Cl溶液能导电,所以NaCl溶液是电解质B.固态NaCl不导电,但NaCl是电解质C.H2S水溶液能导电,所以H2S是电解质D.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E.铜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F.BaSO4的水溶液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B、C酸、碱、盐的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电离的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2)电离方程式NaCl=Na++C

4、l-HNO3=H++NO3-NaOH=Na++OH-化学式离子符号书写电离方程式要注意什么?1、正确书写离子符号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H2+H2SO4SO42-+MgCl2Mg2++Cl-FeCl3Fe2++3Cl-23+酸的电离有什么共同特点呢?HClH+Cl-+H2SO4H++SO42-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的化合物叫酸HNO3H++NO3-2[思考与交流]请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1、写出NaOH、KOH、Ba(OH)2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2、写出NH4NO3、Al2(SO4)3、BaCl2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概括酸、碱

5、、盐电解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HClH2SO4NaOHCa(OH)2NaClNH4NO3电解质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电解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总结]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按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电离不电离按电离程度完全电离不完全电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