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评价的探索

学校德育评价的探索

ID:5735194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3

学校德育评价的探索_第1页
学校德育评价的探索_第2页
学校德育评价的探索_第3页
学校德育评价的探索_第4页
学校德育评价的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校德育评价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德育评价的探索刘玉祥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和优化教育过程,提供信息和依据,是改善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手段”。由此看来,德育评价在功能上也是以教育性为归宿的。学校德育评价的主体是全校师生,德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为师生的再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那么,如何为师生提供有效的德育信息呢?通过7年的探索,我校的德育评价已见雏形。   一、改善德育评价思路   德育是带有人文色彩的教育过程。自然而然,德育评价就是对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其效果的评价,就会更多地受社会的文化特点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其过程具有

2、长期性和多维性。对精神产品的评价直接导致德育评价缺乏定量内容,更多的是定性描述的结果,造成德育评价的泛化,导致德育效果缺乏实效性。其实,我们把“德”回归到人的生命历程中,就不难发现,“德”存在于人的思维意识之中,但同时“德”又展示在人的日常言谈举止之中,我们是通过人的展示去评定其是否有德。为此,在评价过程中,德育评价应侧重于个体的道德发展,加强定性和定量分析,用语言描述进行定性分析,对师生言行的量化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这两项分析得出一个完整的结论,提供一个师生再发展的有效参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评价一般都是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无异于秋后算账,失去了

3、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师生品德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过程中关注对师生进行的评价。评价的过程可分为:预设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学年(或学期)为段的评价结果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笼统与针对、终结与阶段的和谐统一。   二、完善德育评价过程   我们落实德育评价的过程是:首先从“形”抓起,说白了就是使师生得有个师生的样;其次,再从“行”抓起,抓言行的文明习惯;最后,通过沟通交流,抓师生的“思”,即思维品质,促其人性和人格的形成,再由“思”到“行”和“形”,形成德育评价的良性机制的运行。   当然,抓德育评价并非一时冲动、猛抓

4、一气就能见实效,它需要一个抓反复、反复抓的过程,要深入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中。寄宿制为我校提供了广泛而有效的德育评价时空。   我校是寄宿制高中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一直实施准军事化管理,规范着师生的言行。   1.德育评价内容的确定   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我们在岗位责任中,补充了岗位德育的相关职责;在“日碰头、周反思、月诊断”的评价过程中,我们十分关注德育职责的落实情况;在终结性考核评价中,我们将岗位德育的履职情况及效果作为重要的考评内容;在评优、选先、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的过程中,教职工的德育意识、德育能力和德育效果,也被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对学生的

5、评价方面,我们重新解读了“操行”评定这一概念。操,即道德情操;行,即道德行为。在以往的评定中,我们对学生进行的评定更多的是以一种格式化的语言,对学生的德性进行抽象的定性描述,而对其道德行为往往是忽视的,因此,缺乏具体的指导性和激励性。为此,我们重新设计了对学生进行评定的方式和方法,以定性的描述评定学生的道德情操,以具体的说明评定学生的道德行为。   我校通过制定“学生操行评定细则”和“学生操行评定手册”,加强对学生“仪容仪表、卫生习惯、言谈举止、尊师爱友、诚实守信、出勤情况、集体活动、校园秩序、爱护公物、安全意识、自我调控、学习情况”等12个方面的日常行为的

6、监督和评定,并把每一项进行细化,比如第二条卫生习惯,又细化为便于操作的四项:即1.宿舍内务整齐,及时换洗床单、被罩、枕巾枕套,室内卫生良好:2.讲究个人卫生,服装干净整洁,定期洗澡,身上无异味;3.不吸烟,不喝酒、不喝生水,不从外面订餐;4.认真值日,看见垃圾随时拣拾,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我们还将这四项细化的内容分为四个等次,进行量化评价,但不是单一的等次。在“原因”栏内,注明学生等级的具体表现;在“情操”栏内,写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定性描述的内容;在“改进措施和希望”一栏,由班主任依据学生行为表现具体填写。   在将抽象的要求具体化,便于操

7、作的同时,也为德育评价的实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让德育评价工作回归主渠道   德育不能游离于生活之外,而师生的主要生活是教学和学习,课外活动的必要性不能取代课堂德育主渠道的根本地位,每位教师的德育意识,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转化为实际行为。为此,我们明确提出了“德育回归课堂主渠道”的观点。这样,德育评价也就自然而然地回归对课堂主渠道的评价。在实行新的课堂质量标准时,我们发现德育标准是其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在贯彻新标准方面,我校组织专项研究小组,就课堂德育渗透展开研究,获得了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如实施课堂德育的三个基本途径,即教师示范、习惯培养、学科渗

8、透等。德育干部、教学干部带着量化表走进课堂,对教师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